繆小玲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職開設《茶藝》課程背景的基礎上,探索《茶藝》課程設計的切入點,以該課程的一個章節為例進行實證說明,并同時指出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力求能為《茶藝》課程的設計展現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職;茶藝;教學設計
茶在中國家喻戶曉,茶在國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中國古代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而傳播到世界各地。茶文化更是歷史悠久,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和飲茶的國家,茶文化雅俗共賞。但是涉及到茶的知識與文化,比如識茶、選茶、泡茶、品茶等等那是需要學習、歷練,慢慢積累而成。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茶藝課程,尤其是高職旅游類專業紛紛開設了茶藝課。
一、高職開設《茶藝》課程的背景
1.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
高職的學生學習普遍比較被動,理論學習積極性不高。但形象思維能力突出,實踐課相對而言對于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高職的教師在教學及教學研究常常會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課堂上學生能少玩點手機甚至是不看手機。曾經就此問題調查過高職甚至是中職的教師,結論就是學生對實操性強的課往往興趣比較濃,只要加強引導一般能達到教師想要的教學效果,而理論性強的課效果總是差強人意。
茶藝就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茶藝課程只要稍加設計,必定可以成為一門很有特色、富有教育意義‘且效果俱佳的課程。
2.與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定位一致
高職人才培養的定位就以旅游學院酒店專業為例,本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品德高尚、談吐優雅、舉止大方、周到細致、謙虛恭謹的職業氣質,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湖北酒店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現代酒店管理運營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服務技能,能勝任酒店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同時國家也鼓勵高等職業教育與1+X證書相結合,茶藝本身就是一種技能。學生通過該門課的學習與實訓,可以朝茶藝師方向發展。茶藝師是茶葉行業中具有茶葉專業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
3.滿足市場對茶藝人才的需求
旅游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偏向于多樣性的復合型人才。隨著經濟的發展,茶葉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幾年尤為突出,而茶行業的從業人員很多不專業,且流動性強。茶藝是一種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和修為。會茶藝的專業人士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中級甚至高級茶藝人才的短缺日益成為茶行業發展的瓶頸。
4.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需要
茶與茶藝歷史底蘊深厚,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故《茶藝》課可挖掘的傳統文化元素非常多。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的總和。其中既有物質文化,還包括非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指的是茶葉的栽培、制造、加工、存儲及各類茶的制成品等;非物質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一方面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另一方面茶文化也需要緊跟時代,融入當今時代的新的元素、進而發揚光大。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民族自信、道德素養。
總之,高職的《茶藝》課程教學設計也因此而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茶藝》課程教學設計的切入點
1.與中國風相結合
所謂中國風,是指蘊含大量中國傳統元素的文化形態,并且能夠迎合世界發展潮流的藝術方式。中國風在近幾年也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中國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可供挖掘的中國風元素內涵非常豐富,任取其中之一,都可以成就茶藝課的獨特吸引力。在中國風的《茶藝》課程設計中,可以從四個角度入手:首先是服裝,首當其中的就是教師,漢服現在比較流行,容易租也容易買,教師可帶頭著漢服,可以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如果條件許可,所有學生都可以著漢服,條件有限的話,可以部分學生著漢服;其次背景音樂,背景音樂也是一個很好制造氛圍的方法,可以選取一些中國風的音樂。在音樂的選取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學生信息豐富,特別了解各種各樣類型的音樂;其三授課PPT。授課PPT可以選用中國風風格;最后是禮儀,上課前師生問候、課中學生坐姿、回答問題等都可以選用過去某個朝代的禮儀或統一古代禮儀。另外,雖然學校茶室的裝修已經固定,但可以適度增加些裝飾點綴一下。在這樣中國風的氛圍里上一堂茶藝課,應該效果還不錯。
2.與茶藝表演相結合
茶藝表演是將日常沏泡茶技巧進行藝術加工后,展現出來的具有表演性、觀賞性的藝術活動。茶藝表演在《茶藝》課程里也是學生普遍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活動。茶藝表演可分為民俗茶藝表演、仿古茶藝表演及其它茶藝表演,這些都可以成為《茶藝》課程設計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一堂完整的茶藝表演課程包含課前準備、茶藝表演、及課后清場。茶藝表演當然是核心,是整個課程的重心,茶藝表演的重要性人盡皆知,學生一般都會很認可,很重視,也會很認真去做。但是課前的準備工作,尤其是課后的清場是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學生最不愿意做的也是這個環節,恰恰是這個環節是最能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茶藝表演準備工作涉及到服裝、場地、音響、茶器具、茶、輔助器物、水等等的準備工作,如何把準備工作做好,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團隊意識、奉獻精神。
3.與1+X技能證書相結合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其中“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歷證書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茶藝師技能證書等級可分為五級: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在《茶藝》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可與茶藝師技能證書相結合,這不僅是一種技能的培養,也可以使得我們的學生多一種就業的方向。
4.與企業專家相結合
每個行業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教師對行業發展變化需要及時跟進,如何與時俱進,其中一個很好的契機就是利用校企合作。高職教育非常重視校企合作,一般也都會有合作企業。請合作企業的專家來上一堂茶藝課程,也是很多學生喜歡的授課方式。
三、《茶藝》課程教學設計中與中國風結合的實證說明
本次實證說明以中國古代泡茶飲茶方式演變為例,來闡述《茶藝》課程的教學設計如何與中國風相結合。這個章節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能夠使大部分學生基本復述出我國古代泡茶飲茶方式的歷史演變,能夠讓學生體會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主要教學內容有唐代泡茶飲茶方式、宋代泡茶飲茶方式和明清泡茶飲茶方式。
1.課前準備工作
一堂能吸引學生而且又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是離不開課前精心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教師的準備工作,教師需要查閱資料關于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典型服飾,能夠體現各自朝代的特色,不需要太復雜,太復雜操作性就不強。教師還要知曉四個朝代的基本禮儀,選好背景音樂,做好授課PPT。當然核心內容肯定是四個朝代泡茶飲茶的方式。其二,學生的準備工作。為了把本章知識點講解得更生動形象,教師需提前培訓足夠的學生代表,這些學生代表要能熟練掌握這四個朝代的泡茶飲茶方式并能現場展示出來。在教學課程中一定不要忽視學生的力量,充分發動學生,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這也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2.課中教學
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教師分別請出四組代表唐宋明清的學生現場展示各自時代的泡茶飲茶方式,然后讓聽課的學生講述他們看到的有關知識點,對品茶,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現場學習實際操作。教師及時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多鼓勵,必要時要進行補充,在跟學生一起探討中把知識點一一講述。學生既是教學內容的展示者,也是傳授者。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旅游類專業的學生多才多藝的大有人在,我們歷屆學生都有會攝影的、會唱歌的、會跳舞的、會主持的等等。作為教師就要充分發揮我們學生的優勢,發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好的展示可以錄下來,作為以后上課的音像資料留存。學生一堂課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還有職業素養的養成。
3.課后總結及改進
課后及時總結就是為了能改進課程設計的不足,讓下一堂課更完美。最主要的總結點可以從兩個主要方面入手,一方面看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參與度低我們要總結,學生參與度高的更要總結,好的繼續發揚,反之就是在以后的課程設計中我們要規避的。另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果體現于教學目的的達成程度,以此章節為例,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大部分學生能夠基本復述主要內容,在抽樣檢查中,根據實際效果對教學設計進行必要的調整。
參考文獻:
[1]彭湘萍.以茶藝師為例談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J],福建茶葉.2019,41(7)
[2]李思霖.基于職業能力的茶藝課程實踐教學[J],福建茶葉.20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