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宛菊 田衛東 向熠
摘 要: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文章從“三全育人”理念的基本內涵出發,分析了高職院校傳播與策劃人才思想政治培養的重要性,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傳播與策劃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三全育人;傳播與策劃;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206-4;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2-0-02
一、“三全育人”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1]。“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對當下高職院校育人體系和格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 [2]。
“三全育人”理念主要包括全員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是指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育人,要探索建立協同育人制度,創新育人方式,調動專業課教師、輔導員、后勤人員等育人主體的積極性,把教書與育人、言傳與身教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智慧啟迪和精神力量。全程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從人才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和需求,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突出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育人工作。全方位育人是指要挖掘專業課程和教學活動中蘊含的思政資源,根據不同課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進行主流價值引領,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二、高職院校傳播與策劃人才思想政治培養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以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技并修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目標,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傳播與策劃專業面向傳媒行業培養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文案策劃、活動策劃、新媒體運營等相關崗位,工作任務基本涉及傳媒內容的生產與傳播,扮演的是傳播者的角色。因此,要求這個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底蘊、動手實踐能力以外,還要具備很高的政治素養、立場堅定,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堅持真理,捍衛真理,能夠在紛繁復雜國內外形勢中,保持清醒、冷靜的政治頭腦;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平民意識,能夠深入群眾,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扎根國情民情,以勞促創,敢闖會創。“三全育人”突出德育為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如何真正做到“立德樹人”,成為這個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尤其需要重視的問題和難題。
目前的高職院校傳播與策劃專業的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有很多公共課的教師認為課程育人重在課堂,不關注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也很少參與學生的專業實踐。有很多專業課程教師育人觀念淡薄,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程和學工部門的任務,專業課只承擔專業技能教學。經常有教師反映,學生素質差,喜歡遲到曠課、上課喜歡睡覺玩手機,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很少有教師反思自己身為教師,在“為人師表”方面是否不足。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專業課堂主渠道功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真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勢在必行。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傳播與策劃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傳播與策劃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經過大量的調研,對傳播與策劃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結合三全育人理念構建了分段、分類的校企合作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為導向,根據全媒體時代,企業行業對全媒體專業人才的需求來設計,旨在解決媒介融合背景下,學界趕不上業界,理論與實踐分離的人才培養難題。從入學教育、公共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專業實踐、頂崗實習等課程的設置及第二課堂、網絡課堂等,都體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在2019級的傳播與策劃人才培養方案中,公共課程占24.3%,素質拓展課程占比為8.9%,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和集中實訓課,占66.8%。可見基礎課和思政課,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在學生的思政政治教育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學時占比最大的還是專業課,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與學生們相處的時間最長,他們最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最有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言傳身教。輔導員、班主任、學工部門、后勤部門在學生培養中起到重要的協同作用,因此,在設計課程體系時,要想好專業課教師如何與輔導員、班主任、學工部門在學習和生活中對接,設計相關的課程或者素質拓展活動進入人才培養方案。
(二)傳播與策劃專業課程思政化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項目組對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創新,推進課程思政化教學改革,依托傳播與策劃工作室,孵化一批體現紅色革命主題\愛國教育主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的融媒體項目包,讓學生做中學,在實踐中成長。2019年,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業教研室與企業、社區黨支部合作開發《見證者》(老黨員專題)融媒體項目包,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融媒體項目包,通過真實項目的實訓和傳媒訓練營的實戰,幫助學生掌握企業行業上崗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在2020年疫情期間,項目組結合疫情當下熱點,實行項目化教學,設計了《群策群力·聚焦戰疫——疫情題材短視頻的策劃與制作》項目,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短視頻策劃、編導助理的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驅動,將當下全民關注的社會重大議題——疫情,與課程相結合,設計合理的項目,指導學生運用短視頻進行內容傳播、情緒轉播,用于記錄、展現、反映當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抗疫的集體記憶。
(三)思政工作深入學生思想,探索教育協同模式
項目組積極與團委、學工等部門,探索教育協同模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以課堂活動、宿舍文化、校園環境、網絡安全、心理健康等為主題的學生活動,并以這些校園活動為載體,借助傳統的教育手段和新興的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導,使整個校園形成一種積極進取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幫助學生解決碰到的具體問題。
例如,在3月份開展學習雷鋒無私奉獻精神的志愿服務活動,4月份的資助誠信感恩教育活動或者清明尋根活動,5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傳承端午文化,熏陶愛國主義精神活動等。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上,采用分組學習討論、對立辯論、分宿舍學習比拼、外出實踐等主動學習和自我教育的方式來開展。還可以增加以宿舍為單位的專業賽事、豐富多彩的體藝賽事和技能培訓等,把學習氣氛和競賽氛圍帶回到宿舍,形成良性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借著“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機會,占領網絡平臺新陣地,大膽創新,敢闖敢拼。同時,也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的能力,自覺抵御外來意識形態的滲透。
(四)“多方融入、四員驅動”的傳播與策劃專業全員育人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本專業探索打通課堂教學、校內不同部門、企業、社區共同合作育人的路徑,實現校內跨部門合作、校企合作、與社區同頻共振合作培養人才,真正實現全員育人。
除了打通課堂教學、與企業、社區共同打造融媒體項目包進入課堂教學以外,項目組還依托工作室,開設了各類選修課程,如校內跨部門合作開發課程《校園新聞采編實踐》課程,理論課由專任教師擔任,進行集中教學,實踐課由各部門公眾號運營負責人擔任指導老師,由他們安排實踐任務、指導學生完成各類校園新聞的采編、進行公眾號的寫作與運營。課程的實踐環節,上課時間靈活,學生基本利用課余的時間上崗,進行校園新聞采編與公眾號的運營,鍛煉他們多方位的能力,目前反應情況良好。其次,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如通過與企業接觸、洽談與考察,決定合作開發選修課程《大型活動直播與運營》。該課程理論課由教研室老師和企業導師擔任,進行集中教學,實踐課在企業操作間或者外派實踐完成,由企業安排實踐任務、指導學生完成各類大型活動的直播、拍攝與實踐,鍛煉他們的攝影攝像動手能力,大型活動的策劃與運營能力。這些課程都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學生經過培訓后正式上崗,學習過程即見習過程。
四、結語
高職院校傳播與策劃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文化基礎薄弱、基礎較差,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專業課教學等方面難度較大。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傳播與策劃專業的人才培養,要堅持育人和育才相統一,不斷探索新內容、新舉措、新方法,體現傳播與策劃專業的育人特色,提升傳播與策劃專業育人工作的效果和水平,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3.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 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N]. 人民日報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