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蘭 王曉芳
中學特色課間操的設計與實施
曾玉蘭 王曉芳
(西南醫科大學 體育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文章對瀘州市外國語學校課間操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瀘州市外國語學校課間操活動形式分為室內、室外活動兩種形式,在原有內容基礎上融入新內容,將自編室外操與跑操相結合,并且加入室內課間操,但是該校學生多,場地小,開展內容受限,學校監督不夠完善,學生積極性不高,建議教師積極利用學校場地設施,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同時與學生家庭密切聯系,發揮家庭的力量共同開展特色課間操。
中學;特色課間操;設計
課間操是學生每天必須參加的一項體育活動,是學生緊張學習之中的一種積極休息,同時也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推進青少年體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計劃的實施,基本實現青少年掌握1項以上體育技能,每天不少于1小時的體育活動。[1]本文以瀘州市外國語學校特色課間操為研究對象,設計出適合瀘州市外國語學校的特色課間操,以期提高中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和構建提供科學、合理、可操作的課間操新模式,為學校課間操的完善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瀘州市外國語學校共有體育教師15名,器材室管理員1名,40歲以下的體育教師10名,40歲以上的體育教師5名,該校中青年體育教師比例較大,年齡結構較年輕,發展潛力巨大,為今后體育教育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教師的學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職業能力,一個高學歷的體育教師隊伍相當意義上保證了該校體育教學水平和發展前景。瀘州外國語學校體育教師中,都是本科以上學歷,還有碩士學歷兩名。這反映出學校中學體育教師學歷結構分配較為合理。教師職稱在某種意義上能夠說明師資隊伍知識儲蓄量、教學能力和經驗及教學規范程度,是學校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指標尺度。瀘州市外國語學校體育教師高級職稱占20%,二級職稱的體育教師占40%,中級職稱占40%。在接下來的體育教學中,居于二級職稱的體育教師會向更高層次職稱崗位攀登,所以他們在體育教學中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瀘州市外國語學校有專門的體育經費,主要來自于政府撥款,每年10萬以上,并且學校每年也會單獨投入一定資金,主要是用于體育場地設施修建與維護、購置體育器材以及相關體育活動開支等方面。瀘州市外國語學校設有室內體育館一棟、400 m、300 m環形跑道的標準田徑場(足球場)各一個,并且該校是瀘州市籃球、排球、射擊體育訓練基地,是瀘州市傳統體育項目學校,擁有瀘州城區唯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基本上達到了中學體育場地配備的基本標準。學校的體育器材能夠給予體育教學以及體育活動提供物質輔助。筆者咨詢該校的體育器材管理員得知,體育器材配置比較完善,如接力棒、跨欄架、發令槍、標志桿(筒)、秒表、跳高架、跳高橫竿、跳箱、跳繩、起跑器、球類等,能滿足日常體育教學以及學生的課內外體育活動需要,器材利用率也比較高。
瀘州外國語學校作為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2014年開始改革,自行編排課間操并與跑操相結合,加入室內課間操,起步比較好。課間操編排主要由該校舞蹈老師負責,組織每個班的體育委員進行學習。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間操活動的開展。各級管理層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該校課間操活動形式分為室內、室外活動兩種形式,課間操活動開展安排在上午第三節課到第四節課之間,時間在30分鐘左右,室外課間操活動主要是集體活動為主,活動內容主要是自編課間操(中國話)以及跑操為主。室內課間操活動主要是眼保健操以及自編室內操(青春修煉手冊)為主。
瀘州市外國語學校課間操改革的起步比較好,課間操包含有室內和室外兩種課間操,能夠兼顧雨天等惡劣天氣時的鍛煉。該校存在的問題就是學校地處市區,場地較小,學生集中在一塊田徑場上進行課間操,并且開展集體器械類如球類的項目也有難度,存在安全隱患,這也導致操類活動內容要以徒手為主,還不夠豐富,主要是操類和跑步為主;在管理方面,學校雖然設有專門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監督,但是還不夠完善,每次課間操時依然有一部分同學站在隊伍的最后面,未參加運動,監督學生未對其進行提醒;一部分學生對課間操的認知具有局限性,沒有正確認識課間操的鍛煉好處,還有部分學生覺得課間操內容比較少,沒有自己喜歡的內容,這也阻礙了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學生參與態度受項目及認知的影響,導致操類活動質量不高,特別是高年級同學大都是選擇應付了事,未能積極參與到其中。
瀘州外國語學校結合運動場地偏少、學生多的現狀,推廣室內、室外課間操,自主創編課間操的實際情況,教師進行特色課間操設計,增加活動內容,為該校提供更多可行的課間操實踐方案。在設計特色課間操項目時,學校要考慮內容要易于學習和練習,循序漸進,符合學生在中學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低年級學習內容以活潑、簡單、重復多為特色,高年級學習內容以綜合性體力活動,運動負荷稍大,并與體育考試內容相結合為特色。對于課間操的室內練習,該校有明確的安排和要求,各班必須強制執行,根據學生的喜好和需要進行選擇,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間操當中來。對于室外課間操活動內容,特別是自選內容的選擇更占優勢,學生運用簡單器械的也可以加入體育游戲。課間操時間,各班在指定區域進行練習,方便組織、管理。具體內容見表1、表2、表3、表4。
表1 特色課間操室內活動內容1
負責人程序與內容參與對象建議 德育處總負責體育教師組織指導、班主任組織管理(1)眼保健操(2)自編發展身體素質訓練方法(徒手)(3)手指操(4)身體各部位拉伸全體學生班主任到場監督活動效果自編動作事先做好安排,可班主任統一動作,也可以分小組統一凳子應統一放在桌子下面,可分組練習和集體練習相結合 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
表2 特色課間操室內活動內容2
負責人程序與內容參與對象建議 德育處總負責體育教師組織指導、班主任組織管理(1)健腦操(2)自編發展身體素質訓練方法(徒手)(3)搏擊操(4)瑜伽拉伸練習全體學生班主任到場監督活動效果自編動作事先做好安排,可班主任統一動作,也可以分小組統一凳子應統一放在桌子下面,可分組練習和集體練習相結合 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
表3 特色課間操室外活動內容1
負責人程序與內容參與對象建議 德育處總負責體育教師組織指導、班主任組織管理 (1)自選活動(2)武術操(3)健身跑(4)五禽戲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全體學生班主任到場監督活動效果自選活動事先做好安排,可班主任統一動作,也可以分小組統一可分組練習和集體練習相結合
表4 特色課間操室外活動內容2
負責人程序與內容參與對象建議 德育處總負責體育教師組織指導、班主任組織管理(1)自選活動(2)跆拳道操(3)健身跑(4)太極拳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全體學生班主任到場監督活動效果自選活動事先做好安排,可班主任統一動作,也可以分小組統一可分組練習和集體練習相結合
特色課間操的實施,必須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機構,從行政領導到普通體育教師人人參與到大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中,責任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為確保特色課間操正常有序的實施,學校還是靠領導的支持,學校領導就是車頭,沒有車頭的車是永遠走不遠的。因此,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特色課間操管理組織機構,并且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首先,在校領導積極帶領下,學校成立體育管理組,要求相關教師參加組織、管理,充分發揮學生會帶頭監督作用,讓其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協助教師檢查,監督、促進特色課間操實施質量。其次,校領導組織負責利用各種資源進行課間操的宣傳,來宣傳特色課間操的目的和意義,提高廣大師生對課間廣播體操的認識,轉變師生的學習觀念,增強師生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意識,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和終身健康養成教育,樹立良好的鍛煉動機和目的。最后,由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組成技術組,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活動課進行特色課間操的教學。班主任在自選活動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選擇為主,老師為輔,并與體育教師積極溝通,看自選活動是否合理。
瀘州市外國語學校體育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相對較高,學校的體育經費比較合理,器材配置也比較完善,學校重視課間操的發展,但課間操內容不夠豐富,學校監督不夠完善,學生自身認知不夠清晰,學校場地較小,開展內容受限制。在通過對該校課間操開展調查和分析后,筆者對特色課間操設計并進行小班實施,該校教師與學生對特色課間操非常滿意達到67.35%,比較滿意達到21.31%,一般達到11.34%。學生對特色課間操滿意程度比較高,教師與領導也覺得較為合理,特色課間操鍛煉方案本身基本上符合學校的要求。全新的特色課間操模式為提高該校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和構建提供了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新模式。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6-10-25.
[2]周靜.陽光體育背景下的特色課間操文化傳播與發展研究[J].高教學刊,2016(3):187-188.
[3]鄒美琴.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特色課間操的創編與實證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4]劉嬋.對中學體育課間操開展現狀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8):25.
[5]汪萌萌.初中室內特色課間操創編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7.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al Inter-class Exercise of Middle School
ZENG Yulan, etal.
(Southwestern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Sichuan, China)
四川省教育廳(17SB0609),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201610632004),西南醫科大學2017年度教改課題。
曾玉蘭(1995—),本科生,研究方向: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王曉芳(1971—),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