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紅
摘?要:中共中央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有嶄新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新媒體時代的“言論自由”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宣傳帶來了一定的實踐困境,我們要樹立問題意識,梳理現有的傳播盲區,為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提供合理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時代;大眾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10-0006-04
新媒體時代如何正確宣傳馬克思主義,如何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人心,如何真正實現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值得我們理性思考的問題。我們要深入剖析現有機制,做到科學研判、精準施策,盡快破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現實問題,從而制定出一條正確的傳播路徑。
一、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特征
正確的理論和先進的思想只有經過傳播才能發揮巨大效能。新媒體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開放性與共享性的特點。因而,分析與探討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特征顯得尤為重要。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重要特點是開放性與共享性。一方面,開放性與共享性促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敘述方式發生轉變,同時也是為了適應不同用戶和媒體之間多樣化的需求。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摒棄了以往一對一的傳播模式,而是采取“漁網狀”的傳播模式,因此,每個參與者在互聯網世界中都是一個平等的主體;另一方面,開放性與互動性的傳播理念與傳統媒體相比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下,新媒體用戶本身就是理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多元文化同時出現新媒體平臺上,經過人民群眾實踐的檢驗之后,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富有科學性與指導性。傳統媒體時期,由于受技術條件的限制,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給受眾之后,受眾與傳播主體未能進行有效的互動,因此,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不高。而新媒體的出現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受眾之間通過交流、互動、分析考究后提出合理的建議,傳播話語也更趨于平民化,人民群眾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難度降低,從而在一定層面上加速了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二、新媒體時代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實踐困境
由于新媒體是新生事物,還處于孕育、成長階段,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過程中面臨人才選拔、內容宣傳以及機制體制等方面的困境。因此,科學研判與分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時代面臨的實踐困境,對于我們解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尤為必要。
(一)理論宣傳人才稀缺
理論宣傳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涵進行深刻理解之后,需要通過一定的傳播渠道將其轉化為群眾可接受的語言,這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新媒體從業人員要在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現狀及其本質特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傳播,切忌本末倒置。
首先,大部分新媒體從業人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足。一些新媒體的理論宣傳者,由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沒有深刻地理解和系統性的學習,在理論傳播時只是在奉行上級的指示,并沒有深度挖掘生活素材。因此,理論與實際無法高效契合,理論傳播的“最后一公里”未能打通。
其次,傳統媒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者運用新媒體語言能力欠缺。 其習慣用論文、報告等形式來表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和見解,而對于如何在新媒體平臺上用群眾易于接受的語言和形式去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有所欠缺。他們習慣運用說教式的語言,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表見解,最終影響受眾的體驗感,而對于群眾心中的“疙瘩”并沒有進行及時和有效的解答,這是阻礙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一個深層次和關鍵性原因。
為了確保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效果不打折扣,培養一批又紅又專的新媒體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人才是實現其理論普及化、專業化的必然邏輯遵循。就目前情況而言,在現有的宣傳隊伍中,功底深厚、技術精通同時兼備的人才仍然處于高度匱乏的狀態。
(二)內容與現實聯系不強
理論的宣傳必須和實踐高度契合,否則理論的宣傳就會沒有任何說服力、影響力與感染力。但在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傳播過程中部分理論宣傳者并沒有嚴格遵循其規律,理論傳播時的話語鋪墊顯得生硬呆板,導致宣傳內容缺乏生命力,給人以“華而不實”的感受。
首先,新媒體的理論宣傳者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未能真正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創作導向。新媒體理論傳播者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的一員卻只是在機械地執行上級的指令,沒有與時俱進地將理論轉化為人民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去傳播,沒有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去引導人們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長此以往,導致理論宣傳未能回歸實踐。理論與實踐如果脫節就必然導致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不夠深刻,一個理論如果在宣傳時只是流于形式,淺嘗輒止,那么最終帶來的就是人民對理論的排斥和不信任。
其次,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在理論傳播過程中未能準確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1]。因此,新媒體理論從業人員要勇于對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思想進行深入詮釋和弘揚。例如,將新時代社會發生的主要矛盾和“十四個堅持”等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方針政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進行科學闡釋與傳播。但是當前形勢下,理論傳播者在新媒體平臺上,未能真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效果甚微。
最后, 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工作時難以與傳統文化有效契合。從文化根源上來講,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源于西方文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入中國的時間較短,無論是人民群眾還是新媒體從業人員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理解、吸收。
(三)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新媒體時代多元文化思潮充斥在互聯網上,由于資本關系、利益驅動等多種因素。新媒體既有的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現有相關運行存在不足,而維護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大眾化傳播也自然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媒體管理不夠健全給造謠者提供了犯罪的溫床。一條微博、一個熱點新聞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發酵,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并被一些不良媒體惡意炒作,甚至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不良影響。例如,2020年2月12日,微信公眾號“姚講姚說課堂”發表了《吸煙者感染新冠病毒率遠低于非煙民?鐘南山首篇論文出爐》的文章,到2020年2月13日中午已經有3萬+的人點擊“在看”,并且引發網民激烈的討論。這一現象足以暴露出一些新媒體部門的管理人員對謠言信息監督力度不夠,對于網絡上的謠言未能及時準確闡明和澄清。
第二,部分國外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妖魔化”中國。在疫情防控期間,一些西方媒體在網絡上宣傳“中國病毒”“亞洲病夫”等不實言論,利用自身經濟基礎,采取隱性的傳播方式,在一些新媒體平臺上對中國人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此外,西方的一些不法分子暗中還與國內的唯利是圖者進行金錢交易。這些人在網絡警察的監管下依然造謠生事,利用拼音或者符號代替文字去傳播一些不良信息等現象依然存在。
三、新媒體時代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路徑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既要面臨國外敵對分子在一些新媒體平臺上實施意識形態的滲透,還要面臨國內各種社會思潮對民眾的沖擊和影響。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具體路徑,應該在基于人才創新、體制創新、內容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理論創新和散發理論魅力。
(一)以人才創新為依托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不斷保持創新的理論。“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組織保證”[2]。新媒體時代下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過程的重要一環和中心環節。任何理論傳播者都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片面化、孤立化、教條化來看待。培養一批“懂馬”“信馬”善于“言馬”的創新型人才,也是新媒體時代開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新境界的一個關鍵環節。新媒體時代下理論宣傳者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需要具有嫻熟和靈活地運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去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因此,只有重點培養新媒體技術與理論素養同時兼備的人才隊伍,實現技術與理論的高度契合,才能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傳播。
首先,加強對新媒體行業人員理論素養的培訓。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弄懂、弄清、弄透,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工作大有裨益。例如,新媒體工作人員應該定期去黨校或者互聯網上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相關部門可以實行獎懲制度,安排理論素養且功底深厚的專門人員對新媒體從業人員的理論學習情況定期進行客觀和科學的評價與考核,實施獎懲制度。此外,還可以進一步督促新媒體行業從業人員加強對“學習強國”里面相關內容的學習,一定要確保真實有效,不能為了完成任務去打卡。總之,只有不斷加強新媒體工作者的理論基礎建設,才能有效應對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局面。
其次,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者的技能素養。要根據理論宣傳者對新媒體技能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培訓學習。同時,要引導理論宣傳者在思想觀念上加強更新,樹立互聯網思維意識和媒體融合意識。在傳統的傳播方式、渠道、平臺的基礎上借用新媒體的新元素、新形式,掌握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聲技巧、善于“言馬”,更要善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于心,把服務群眾作為傳播的第一要義。理論工作者應繼續朝著新聞輿論的正確方向不斷前進,健康有序地促進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傳播的發展,同時,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媒體技術分析受眾的興趣、特點,對受眾進行差異化傳播。
最后,新媒體理論宣傳者要樹立創新意識。問題決定方向,為了避免馬克主義理論的傳播像“一陣風”和“無根的浮萍”。新媒體的從業人員一定要樹立創新意識,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理論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知識結構的更新,深入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日常學習中可以閱讀哲學、美學等跨學科的書籍來全面提升個人能力。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者要勇于面對大眾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樹立創新意識,要求新、求變、求突破,不斷挖掘潛能、提升自我。
(二)以內容創新為根本
為了能夠從根本上破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增強內容創新是中心環節,也是必要之舉。 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可以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創新加油助力。新媒體的理論宣傳者要多宣傳感人事跡、多弘揚正能量,深入群眾,扎根群眾生活。傳播的內容要以群眾關心的問題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為重點,在實際創作過程中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問題,使文藝發展真正為了人民。
第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創作原則。新媒體理論宣傳者必須緊扣時代的脈搏,將理論研究與群眾關心的問題相聯系,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這樣人民群眾才能深入理解與認同馬克思主義理論。例如,當前的生態問題、社會民生問題、新型國際關系問題、社會治理問題等,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進行深入闡釋與解讀。新媒體時代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者必須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內容,對于不符合時代傳播的內容可以摒棄,創新內容表達,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三)以體制創新為動力
新媒體的出現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新媒體體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加強體制創新是當務之急。
首先,加強媒體立法的相關工作。新媒體時代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亟需一個風朗氣清的媒體傳播環境,完善和有效的法律法規是促進媒體穩定健康發展的前提,而完善的體制也是治理網絡謠言、凈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空間的根本舉措。例如,媒體立法人員可以借鑒國外關于網絡安全管理辦法和相關條例,逐步細化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其次,制定嚴格的法律懲治制度。強化落實網絡備案的實名登記制度,在虛幻的網絡空間,傳播者要明確責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對自己的網絡不當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旦有違法犯罪行為發生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追蹤,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從而在根源上控制不良信息的傳播。在完善出臺新媒體法規的同時,也要對民眾進行有效的法律政策宣傳,讓廣大民眾認識到網絡空間雖然看似虛擬化、開放化,但也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傳播信息。
最后,抵御有害信息和虛假信息的侵蝕。新媒體時代網絡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犯罪技術日益高端、危害程度日益嚴重。因此,我們需要增強防范意識,進一步增強抵御網絡不良信息的能力。網絡秩序的維持需要合理地利用新媒體技術抵御有害信息和虛假信息的侵蝕。例如,加強與國內外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善于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媒體技術,通過引進國內外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對不良信息傳播者進行動態的監控。如果有異常現象可以快速處理,防止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大范圍擴散、蔓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J].求是,2019(8).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60.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4.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