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于平
摘要:群眾文化和文化市場,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又分屬兩個不同的塊面。兩者的關系既聯系又區別,既對抗又統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密切兩者關系,在發展中不斷尋求最佳結合點,在碰撞中對接,形成蓬勃的群眾文化與繁榮的文化市場良性生長態勢。
關鍵詞:群眾文化;文化市場;關系
中圖分類號:G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25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183
我國的文化市場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而逐步形成的,伴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市場經濟成份。市場經濟的屬性,是其首要特征。同時,就其包含的內容論,又都是以文化的形式而體現自身的存在的,是一個文化與經濟的結合體。作為文化與經濟有機相結合的產物,其至于傳統理念上純文化的最大改變,就是將文化的價值定位注入了經濟衡量的標準。文化或文化產品,在這里被最終演變成“用來出賣的勞動產品”的商品。這種以文化作為商品的文化市場,同時具有了文化與經濟兩種屬性,這與以廣大群眾為參與對象的,以自娛自樂、健康有益的表現形式為根本特征的群眾文化,必然是既緊密聯系,又相互對立,這種對立與統一的表現是:
一方面,興旺發達的文化市場,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場所、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為群眾文化活動創造一定的客觀條件。從同為面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角度言,文化市場本身也屬于群眾文化的范疇。文化市場的興旺發達成為群眾文化的繁榮活躍的重要標志之一。
另一方面,受文化市場自身性質的制約,文化市場的繁榮并不能等同于群眾文化的繁榮,這是因為:第一,從涵蓋的范圍看,文化市場不可能包容全部的群眾文化內容,反過來,群眾文化不可能也不應該全部進入文化市場。第二,從價值取向看,依據市場經濟規律額發生、發展的文化市場更大程度地是受經濟利益驅功,以賺錢為目的,則使得這一領域里難免會出現良莠并存的局面,雖然高雅健康,但獲利微薄的經營項目往往無人問津,而低級庸俗甚至黃色反動的項目往往因為暴利而趨之若騖。第三,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得不斷翻新的新型經營項目總是率先進入文化市場。如電子游戲、網吧、KTV、直播等各種新型網絡平臺等。群眾文化相對文化市場發展的相對滯后,使得兩者形成反差,而社會投入上的偏頗則進一步拉大了這一差距。從經營性的文化娛樂場所如歌舞廳等的富麗巍峨與星羅密布,而公益性文化設施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的冷清中,我們得到深刻的啟示。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果文化市場得不到健康的發展,便談不上群眾文化的繁榮。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正是將這一決策進行了高度的提煉與概括,形成新時代黨的文藝方針的新精髓,不僅是我們黨領導文化工作的準繩,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工作行動指南。由此可見,我們黨要始終成為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忠實代表,必須始終堅持以先進的文化占領陣地,做到群眾文化與文化市場的兩個繁榮。要實現這一目標,從我市的群眾文化與文化市場的實際情況著手,必須堅持做到以下四方面:
1.加大文化市場綜合治理的力度。我市的文化市場起步雖然較晚,但發展的速度并不緩慢,逐步行成了內容多元性、行業的邊緣性、地點的分散性等一些自身的特點。全市現有各類文化經營戶260多家,經營內容達10余種,不少項目的管理又是跨行業跨部門的,如“網吧”就由公安、文旅和信息產業等部門聯合管理。我市又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農村人口和面積都占了很大比例,廣大農村經營戶地處分散,這些都為管理造成-定的難度,必須依賴有關部門齊抓共管,才能真正抓出成效。
2.文化市場管理必須堅持“兩個結合”,即堅持把對“黃、賭、毒”的掃除與對新型、優秀經營戶和經營項目的扶持相結合,堅持“掃黃打非”集中行動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堅決不給“黃、賭、毒”生存的土壤和喘息的機會,確保文化市場的健康有序和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安全。
3.要大力扶持群眾文化。一是要加大對公益性基礎文化設施的投入。二是要給予文化事業部門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三是要注意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四是要大力舉辦各類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要讓群眾文化活動有場地、有經費、有人員,讓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社區文化等各類文化活動蓬勃開展起來。讓健康有益的群眾文化占領文化市場形成主流。
4.要進一步深化文化事業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吸納社會資金和人員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和管理;搞活用人機制,暢通人才流動渠道,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要引導文化事業部門不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樹立起文化事業面對市場的理念、信心和勇氣。學會運用市場經濟的杠桿,撬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實現長期、穩定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怡琦.文化生產視角下中國群眾文化體制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
[2]吳凝.分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科技資訊,2019,17(9):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