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爾濤?波列什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族民間文化在我國的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間文化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對群眾文化發展起到推進作用。傳承并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是發展群眾文化的基礎,在發展群眾文化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討論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之間聯系及相互作用,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民族民間文化;群眾文化;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6-0207-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50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對于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增加,精神文化建設應運而生。我國精神文化建設中的民族民間文化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及傳揚是推動群眾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民族民間文化是由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經驗總結,與群眾生活密不可分。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與發展群眾文化是我國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及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
一、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是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渠道
精神文明是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產物,是國家及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群眾文化在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群眾文化活動可使人們的精神層面得到滿足,人們精神層面上的滿足感是源于多姿多彩的民間生活,群眾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我國民間藝術文化具有獨特鮮明的特點,可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及文化內涵,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文化。在當今時代下,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國民族復興及發展的重要部分,我們要特別關注群眾文化建設及發展,通過精神文化力量來提高民族自信心,為中華崛起而不斷奮斗。
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為發展群眾文化指明方向
民間文化貫穿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精髓。民族民間文化具有時代及地域特點,其本身意義為王朝交替時代發展的紀實。因此,可將民族民間文化作為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群眾文化,如唐朝盛行的唐詞、商朝的青銅文化及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隨著時代不斷的交替,諸多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被掩埋在歷史長河下,慢慢消失于群眾的眼線中,但部分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時代相融合并傳承下來,在內容及形式上存在較大的變化。群眾的衣食住行潛移默化地被傳承下來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所影響,即使在當今社會,與時俱進的民間文化也對群眾文化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三、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動力
我國群眾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著本民族的鮮明特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要堅持傳承優良傳統,在傳承的同時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融合創新,發揚先進的文化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推動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隨時代不斷發展,群眾文化不斷揚棄、創新及融合,群眾文化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活動。群主文化所謂的創新分為內容創新及形式創新,其中形式多種多樣。我們需根據時代特點對群眾文化不斷創新,以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在傳承民間文化藝術時,要從創新、辯證及批判的角度出發,極力尋求民間文化藝術的新形式,將鮮明的時代特征注入群眾文化的發展中。
四、傳承對發展的影響
我們應從辯證唯物的角度出發,去看待民間文化傳承及保護。對于傳統文化要辯證地判斷出它們在實際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判斷依據是傳統文化中的內容是否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應傳承,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腐敗的傳統文化必須移風易俗,堅持剔除,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文化健康發展。人們生活目標就是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任何工作均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民間群眾文化傳承亦是如此,民間文化藝術與地方經濟之間存在重要關系,民間文化的傳承有利于當地區域的經濟發展。不乏一些政府部門以當地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為基礎,提高當地在全國的知名度,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這種形式有利于地方民間文化的傳承及保護,也有利于實現人們的精神文明。傳承及保護方案的實施要由地方經濟決定,只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才能將民間文化的傳承最大化。對于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及保護不可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最大程度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服務,群眾文化才能在當地繁榮發展。
五、結語
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要滿足文化需求,就要傳承和發展民間文化藝術。將傳承的民間文化與群眾文化相結合,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更有利于群眾文化的多樣性,對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具有重大影響,同時又能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陶萬軍.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赤子(上中旬),2017,414(07):83.
[2]王雪松.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赤子(上中旬),2015(20):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