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美術活動對于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提升幼兒觀察力、想象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幼兒園美術活動作品的呈現形式太過單一,無法激起幼兒繼續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幼兒園以及教師要不斷創新與探索美術活動作品的多元化呈現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情境化呈現形式
中班幼兒還不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能力,認知較差且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難以理解一些美術作品。就此,教師要激發中班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提供與美術作品相適應的情景,豐富美術作品的背景,引導其自主學習,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幼兒的欣賞水平,加深幼兒對該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開展“小魚吐泡泡”的美術活動中,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利用大小不同的瓶蓋印出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泡泡,讓幼兒對圓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情況下幼兒在一開始都興致勃勃,隨著印的次數的增加,其感興趣程度也逐漸下降。且這種方式只能為幼兒展現局部,不能完整地呈現出作品的全部內容,不能很好地提升幼兒的欣賞水平。教師可進行如下的創新與改進。在課堂一開始首先為幼兒展現一幅很大的海底世界圖,這個圖上有蔚藍的天空,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魚以及舞動的水草等等。這種呈現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再一步步引導幼兒創作,讓他們為自己喜歡的小魚增添一些泡泡。作品完成后,幼兒不僅可以獲得成就感,還可以觀察到一個完整、美觀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想象能力與創作能力。
情趣化呈現形式
部分教師誤以為美術活動就是將幼兒的作品簡單地粘貼在黑板或者作業袋中供他人欣賞。這種方式并不能讓幼兒真正感知到自己繪畫作品中的藝術美,且一些較為敏感的孩子在聽到他人不好的評價后可能會變得不自信。如果教師可以富有樂趣地呈現美術作品,讓幼兒感覺到這不是一個比賽作品,而只是一幅簡簡單單的作品分享,既可以減輕幼兒的負擔,又可以調動幼兒創作的興趣與主動性。
例如,在開展“可愛的小雞”相關活動時,教師要給幼兒充足的時間畫出不同形態的小雞,當幼兒完成一兩只小雞后,再舉辦“為小雞搭個窩”的活動,一步步引導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裁剪下來,并且利用皺紋紙為自己以及教室的小雞圍一圈大大的雞窩,如此一來,一幅“全家?!本驼宫F在了幼兒面前。在參觀的過程中幼兒不難發現雞形態的差異,有的小雞是低著頭的,有的小雞是抬起頭的,還有的小雞蜷縮成一團。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展開聯想:低著頭的小雞可能是因為餓了在覓食;抬著頭的小雞是不是在做白日夢,希望食物從天上掉下來。這樣一來,幼兒的參與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其聯想能力以及欣賞水平也有了進步。
立體化呈現形式
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上課過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而立體化的美術作品具有更加生動、形象的視覺效果。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材料,立體化地呈現美術作品,吸引幼兒的眼球,延長幼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展開幼兒的想象空間,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
例如,在開展“彩色的銀柳”美術活動時,教師除了讓學生進行書面的繪畫之外,還可以讓幼兒動手操作,將繪畫完畢的作品輕輕地卷起來,并剪成條狀以模仿柳樹的枝條,之后再利用廢舊的礦泉水瓶當作樹根。通過這種方式,幼兒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栩栩如生的垂柳,并感受創作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打開腦洞,完善作品,比如用卷紙的芯代替礦泉水瓶作為柳樹的樹根。還可以讓幼兒互相欣賞對方的作品并展開交流,以此提升繪畫技能,提高教學效果。
幼兒園在開展美術活動時要謹遵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除了以上提到的改進措施,教師還可以布置個性展示角、美工展示區并采取創意懸掛等方式呈現美術作品,激發幼兒繼續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作者單位: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