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禎 王毅沛 苗瓊
摘? 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師成長的需要。文學素養的提高,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文學知識,充實自我能力,有利于鉆研業務,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材料積累,充分開挖課程資源,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關鍵詞:教師成長;文學素養
一、教師文學素養的現狀
素質教育發展到今天,我們依然會思索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教師的素質問題。教師是知識的化身,傳播著科學文化知識,文學修養和文化品位不可忽視。歷察古今,一些著名教育家同時又是作家,教書育人的同時,也有優秀的文學作品問世,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傳承著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五四”文化時期,浙江有一個“白馬湖”現象,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等興辦一所鄉村春暉中學,俞平伯、柳亞子、蔡元培、黃炎培、胡愈之、何香凝、葉圣陶等英才薈萃。白馬湖畔,教育文化千古流芳。
這些年,我們的教師隊伍也不那么安靜了,社會的浮躁也在影響著教師。安心讀書的教師沒有增加反而減少,教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提升,反而普遍降低,真正能夠搞文學創作的教師為數不多。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更多的是死板教條和急功近利,遏制教師的寫作愿望,影響教師的文學才氣,喪失教學情趣,減少教育創造力。缺少文學修養的教師的教學是不到位的,教學過程就是蒼白無力的。文科教師也好,理科教師也好都要有寫作技能,都要有人文精神。我們的語文教師是學生寫作的引領者,更應該是文學創作的內行。然而在我們的課堂上,真正的下水作文又能給學生拿出多少。如果說不會寫作的語文教師是不稱職的,這樣的語文教師恐怕不再少數。
課堂要上出精彩,教師要學會自我豐富,自我發展。我們知道,缺乏文學感悟能力的教師,也就難以發揮業務優勢,也寫不出相樣的教學論文。自己在學生面前,不能很好地引領,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口中有言,筆下無文,是教師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教師的見識和感情,表述能力都是需要的,否則就不足以為師。
二、教師具備文學素養的必要性
教師的文學素養是多方面的,不僅是看幾本文學著作,恐怕對文學概論,文學知識也要熟知,同時還要會說、會寫,建立扎實的文學基本功。教師的閱讀和發現有利于確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教師的鉆研和引領會讓孩子們的閱讀提高一個更深更遠的層次。
文學素養的提高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讓孩子們健康成長,發現是我們的工作,給孩子們一個花園,才能讓花朵綻放。文學給我們想像,給我們豐富,給我們力量。
總的說來,文學有助于提高教師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讓教師在課堂上順利表達思想和感情,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提升一個人的人格魅力。讀書是學習,文學活動同樣也是學習。
教師具備文學修養,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能力。教書育人要懂歷史,要懂文化,以史為鏡,以人為鏡,以文學為鏡,察身自省,慎獨自律。文學不分階級,文學不分國家與民族,教師要對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古代文學、近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等要有個大體的了解,透過文學開闊眼界,積累淵博的知識,提高講話藝術,提高教育水平。文學與教育關系密切,讓教師的教育不再遙遠,使教師的教育充滿魅力,讓教師的教育含義更好地闡釋。
三、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文學素養
文學素養的涵義。先說素養,即素質和修養。素質經由后天努力,在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下,具有的品質結構、思想知識和心理品質等。修養指理論水平,藝術水平,思想水平等。素養為平日的修養,為經常修習培養。文學素養囊括聽說讀寫在內的綜合技能,不是與文學教育打交道,從事文學創作、科研的人才需要,生活中時刻有用。要一定的文學素養,可以提高理解、辨別能力,可以提高制定能力、溝通能力。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文學素養可以幫助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充實自我,也可以幫助大家鉆研業務,研究政策,培養能力。
體會文學思想。同樣是一篇兒童文學作品,孩子們讀到的是故事,成人讀到的是思想。教師對文學作品的親近和感悟,體會作品的內涵,會受益一生。雖然是在閱讀一種虛構,但能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親近文學,親近孩子,體現文學的價值,體現教育的力量。
四、文學素養的培養是成長的階梯
建立自己的閱讀圈。一位教師的閱讀圈應該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學科層面;二是教育學、心理學層面;三是大文化、大哲學層面。教師要跳出本學科來看本學科,跳出本學科來教本學科,有一定的大閱讀觀。
真正的閱讀要體現在對作品的擁有上。我們的閱讀不是為了熟悉,而是為了駕馭。對一件作品簡單了解很容易,熟悉一部作品也決不是難事,只要用心來閱讀和體會。擁有一件作品則是有相當難度的,用熾熱的愛,充實文學的內容,做文學作品最忠實的朋友。植根生活的土壤,插上文學的翅膀,在應試的泥土中挖孔,去粗取精,守住寧靜,自然調和,吸收精華。在歲月磨煉中磨煉歲月。
創設校園文學大課堂,從文學出發設計教學過程,不拘泥于文學又落腳于文學。文學是人學,憑借藝術的魅力和感染力,傳遞真、善、美,讓文學閱讀與寫作訴諸心靈,激發青少年的夢想,培養他們的天真爛漫和好奇好動。由感性到理性,由積累到構思,在語言的探尋中,讓青少年得到精神的凈化和升華,提升文學修養和品位,寫作能力綜合體現了語文素養。
通過校園文學大課堂,建構文學知識框架,通過文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進入學習的最佳情境。校園文學大課堂的教學,教師要擔當策劃和導演,打破獨立性教學方式,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形成教學合力,共同開展文學大課堂活動。圍繞教學內容、目標,共同策劃設計教學方案,生生互動,調動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機智地把握課堂,讓課堂充滿詩意、情趣、靈氣,讓文學大課堂富有人情味、文學味。
五、結束語
文學素養是教師文學的基本素質和修養,是教師習得和學得的綜合性人文素養。文學素養多層面,是復合式,呈開放性,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結構形態。發展和培育需要提高教師素養,搞好教學改革。教師具備文學修養,關注人的存在,關注人的文學修養,實現教師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富仁.我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J].中學語文教學.2011.3.
[2]方智范.關于語文課程目標的對話[J].語文建設.2012.10(增刊).(50).
[3]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