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娟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是我們教學的主要任務,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會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探究技巧等方面的養成,而不是一味地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只有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物理教學的價值,使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學習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在高中階段展開有效的化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釋放,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通過開放、包容性強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物理教學的內涵。
一、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激發出學生學習潛能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帶著充足的興趣去展開學習,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以及高考帶來的心理壓力,部分學生會對物理學習產生抗拒的心理,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引導,通過課堂導入、演示實驗等教學手段的開發和使用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
比如,在教學“平拋運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一個小游戲。現在的學生對于電子游戲并不陌生,很多學生也都玩過“憤怒的小鳥”這個游戲,教師可以以這個游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游戲成功的關鍵,之后再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模擬,通過投擲紙團來進行真實版本的“憤怒的小鳥”,從而使學生受到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再比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通過與靜電現象相關的實驗引入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探究學習的欲望。這樣,通過興趣的養成,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重視對學生的思維啟發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思想方法,學會使用物理的觀點去思考生活的現象。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引導學生使用全面、客觀、辯證的觀點來分析物理現象,增強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分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提問這一教學手段。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的重要形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你是怎么想的?”“這是為什么”?等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保持對物理現象的敏感性和求知欲,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再比如,在教學“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鼓勵學生對本節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按照系統的方式將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從而構建出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通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研究物理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三、關注學生的課下實踐
物理與我們的現實生活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發現、探索的目光。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來組織學生展開課下實踐,引導學生在實踐當中檢驗所學知識的合理性、實用性,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并且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物理學習體驗。
比如,在教學“摩擦力”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探索的課下學習任務。摩擦力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應用摩擦力的知識,可以給我們的生活提供很多的便利。如電視節目上經常出現的老人鞋,上面就會重點介紹鞋底這一部分,其中就應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摩擦力的應用進行搜集,并且利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都應用到了摩擦力的哪些性質,從而改變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片面認識,讓學生腦中的知識結構更加飽滿,促進學生對物理問題的理解。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優化學生的課下學習體驗,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性的學習,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本文針對高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展開了一番敘述。物理作為一門科學課程,比起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更為重要,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對課堂教學的結構進行優化,采取符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探究和構建中來,完善自身的認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蔣俊飛.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王憲偉.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魯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