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冰
體質是人體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性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1]。體質健康反映的是個體能夠滿意地完成身體活動的能力,是健康的一個基礎維度,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有重要影響[2]。 因此,加強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不僅有助于實現健康中國,更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其健康快樂的成長?;诋斍靶W生體質不斷下降的現象,對影響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進行相關研究,以期尋找出促進去體質的的相關對策。
自從1980年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僅僅生育一個孩子,因為獨生子女的原因他們受到了家庭過度的溺愛和充分的關懷,享受了優越的物質條件以及前所未有的家庭地位;因此,他們在飲食上得到了充分的營養補充,在體育鍛煉上卻產生抵制厭惡的心理情緒,造成了營養物質的過度攝入和消化吸收、運動鍛煉不成比例的影響,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2016年,獨生子女的取消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可能會對小學生獨生子女的政策產生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應試教育造成了我們國家大部分家庭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他們過多的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以及在校表現,給予孩子過重的學習壓力及學習負擔,他們以學業成績決定未來的思想,出現了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身心壓力較大的現象,造成了小學生體質健康的下降。
過去,學校將素質教育沒有較好的落實,他們過重的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他們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全面發展,較少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忽視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大量的學業及作業負擔,給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的下降帶來了不利因素。
同時,以往的學校體育課、課余體育鍛煉被大部分學校忽視,體育課被持續的語數外學科所占,課間操沒有作用效果、學校場地器材不足、課余體育指導較為欠缺等原因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小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薄弱,從而造成了小學生對體育課和課余體育鍛煉的認識不足和理解不到位。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出現了小學生較為沉迷電子產品、上學放學以車代步、上樓下樓電梯直達等現象,他們過多的依賴外界環境、依靠家庭,靜態化時間大幅增加,體力支出達到最低限度,造成了學生營養攝入、靜態化時間與體力支出不符,出現了小學生視力的下降、肥胖程度的增加,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
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快速改變致使當代小學生由靜轉動,他們沒有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沒有喜愛的體育項目,取而代之的是看電視、玩手機、坐電梯、吃快餐等一些不利因素政治慢慢的改變著當前學生的體育意識,他們沒有了從體育中獲得快樂與感受,他們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缺乏營養均衡的健康知識,這些成為了影響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自身因素。
應試教育背景下“一考定終生”的單一培養模式和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方式應予以改變,學校應注重素質教育,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智力的發展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智力的發展僅僅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而科技的創新才是社會高速發展的主流方向。因此首先學校和家庭應改變教育思想,減輕學生負擔,減輕課業壓力,構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其次,逐步將以前的語數外等學科占課行為予以調整,強調學生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和科學課的作用,適當加大其上課比重,細化其考核方式,改變學生對體育課和課余體育鍛煉的認識,逐步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
“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快餐飲食正在大幅增加,小學生對其也是偏愛有加,加上家庭父母的溺愛,致使小學生的膳食結構及其不合理,他們攝入過的脂肪,加重身體負擔,致使小學生肥胖比率不斷上升。因此針對小學生肥胖率不斷上升的趨勢現狀,首先學校、家庭和社會應通過手機、電視、漫畫等多種媒體方式向加大小學生健康與衛生保健基礎知識的宣傳,使其對脂肪、肥胖有初步的認識,對均衡膳食有初步的了解,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學生體育參與不足一直是其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針對體育參與不足的現狀,首先社會應加大資金投入,建設體育場地與器材,充裕的體育場地與器材是小學生課余體育參與及鍛煉的基本保障;其次學校應注重學生課間操和體育課的出勤率,在當前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運動強度,不斷完善對體育教師的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的,提升小學生身心健康;最后,家庭需要改變“運動危險”和“體育無用”的思念主張,全方位多層次去加大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促進的理念認識。從而激發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促進其體質的不斷提高。
“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天津全運會上指出,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而當前中國小學生體質健康由于受到課業壓力較大、睡眠時間不足、出行方式工具化、電子產品無節制等外界因素和體育鍛煉意識不強、健康與衛生保健知識的不了解等自身因素的雙重影響下,致使我國小學生的體質逐漸下降,這對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無疑是一大難處。因此,為了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首先我們需要注重素質教育,重視創新能力;其次要調整膳食結構,倡導健康生活;最后要加強體育參與,重視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