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吉林長春 130122)
體育課程在高校課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因為它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在高校體育課程中收獲終身進行體育運動的理念,這會是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高校體育課程在開展訓練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體育設施不完善或年久失修、高校體育老師的指導不全面等。因此,為更好地發揮高校體育課程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重視高校體育訓練的傷害防護策略,讓學生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積極參加高校體育訓練。
學生是高校體育訓練中的主體,如果學生可以正確地評估某項運動的危險系數并且樹立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識,那么在體育訓練中受到傷害的概率將會大大降低。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學生尚未擁有足夠的體育鍛煉經驗,并且在興趣被激發的情況下,很容易沖動地參與在自身身體條件承受范圍以外的體育訓練,極易發生意外。
許多高校對體育訓練的管理制度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甚至存在較大的漏洞。比如存在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場地過小或設置不合理、器材老舊甚至存在破損、場地周圍沒有一定的防護設施等問題,學??赡懿⑽催M行定期的檢查工作和開展相關的完善措施[1]。有些高校也并未開展對老師和學生進行相關體育訓練知識教育的活動。如今,許多高校的體育訓練管理制度尚處于百廢待興的階段。
要想開展體育訓練活動是離不開運動的場地和一些硬件設施的,而且不同的體育訓練項目所運用的運動器材設備有所不同,對于場地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很多高校因為受到經濟或者場地的限制,所以在場地的建設和設備的安置方面都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這樣學生的體育訓練就無法有的放矢,而且還有部分高校的運動器材出現老舊的現象,這樣對于訓練的學生而言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
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不同,他們這些不同之處或者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后天形成的,尤其是在后天的形成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一些運動員在日復一日的訓練當中身體素質明顯強于常人,所以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著差異。而且因為這種差異他們能夠接受的體育訓練強度也不同,承載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在訓練的時候還是需要具有針對性的。但是很多高校因為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對學生訓練問題的不注重導致學生在訓練上沒有得到最佳的效果,再加上高校體育課本身就不多,學生能夠參加體育訓練的次數比較少,如果訓練還達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對于他們的身體素質提升十分不利,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身體承載能力不了解,高強度的訓練還會出現受傷的情況。
高校設置體育課程的初衷是為了增加學生鍛煉的機會并且切實提高學生綜合身體素質,所以為了提高體育課在以上兩方面的有效性,高校學生在選修體育課程時可供選擇范圍一般都非常大,因此在基于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安排的體育活動無疑對學生有比較大的吸引力,高校為了減少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生意外的概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的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護意識。
針對現如今大學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普遍較弱的問題,高校應當積極開展有關如何在進行體育訓練時保證自身安全的相關教育。高校的體育課程應當不僅讓大學生了解到與體育有關的知識,也應當讓學生了解到開展體育訓練的正確方式[2]。例如,高校可以邀請體育訓練傷害防護方面的專家到校為學生開展主題講座;鼓勵體育老師在體育訓練活動時間對學生之前進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和訓練指導;進行體育知識安全競賽活動等。自我安全意識也建立在對自身有清醒的了解和認識,既不過分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大學生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應當持續開展相關教育工作。
高校的體育老師是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重要指導者和堅實守護者,教師綜合素養的高低和師資力量的強大與否直接影響到體育課程能否正常有效地開展。避免存在教師數量供不應求、教師的綜合素養參差不齊等情況,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教師的體育科學知識的教育工作,積極與教學成果優秀的高校進行經驗交流,讓體育老師不斷夯實體育專業知識,了解教育的前沿研究結果理念知識,以學生為中心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心理,更加不能不因成績區別對待學生,使教學素養得到顯著全面的提高[3]。
面對體育訓練傷害防護措施漏洞百出的現狀,高校應迅速地大力開展制度完善工作。在修訂制度時可充分結合教師和學生的情況和所提建議。例如,高??梢钥紤]聘請專業的體育設施管理人員,規范體育器材的借出和歸還流程,及時更新老舊破損體育器材,對器材室進行科學的管理;高校也可以定期讓專業的體育器材維修人員對體育器材進行檢查維修,如室外的籃球架和游泳池旁的保護設施;高校還可以安排專業的醫護人員在醫務室輪流值班,尤其是在高校體育課的集中時間,防患于未然。
高校的體育課程類別雖然豐富多彩,但這并不意味著課程選擇是隨意的。相反,在高校體育訓練的項目選擇上,體育老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承受能力、學習接受能力等,但是也要保證該體育項目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裨益,不能一味追求安全無危險,而舍本逐末,忘記高校體育訓練的初衷[4]。在篩選高校體育項目之前,也可以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去除一些運動難度較大和學生不感興趣的項目,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項目之中的熱情。
由于大部分高校在教學條件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差異,所以在體育訓練場地的規劃和運動器材的建設上都有著不同之處,很多高校體能測試的設備未能達到理想的水平。對于這一問題,高校可以對于教學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對于現有的器材進行嚴格的管理,包括質量和維修保養,以此來確保學生在訓練的過程當中不會受到損傷,而且在購買器材的時候要嚴格要求生產的標準化,以此來確保運動器材的維修[5]。而且學校應當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來購買訓練器材中的防護性裝備,而且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讓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可以根據項目選擇針對性的防護裝備,以此來滿足學生身體機能訓練滿足的同時也能避免一些損傷的出現。除此之外,為了能夠滿足更高難度的體育訓練,學校應當做好全面的保護措施,比如說在運動場地鋪設塑料地板,或者是在一些鋼鐵制的運動器械上包上泡沫墊,以此來最大化降低學生受傷現象出現的幾率。
在運動科學的不斷發展下,目前很多檢測運動器材是否合格的檢測儀器也相應的推出,它能夠全面地對人在運動后的身體指標進行科學化的測量,然后對他們的潛力進行評估,也包括對運動器械是否存在隱患預防,所以各高校應當積極引進先進設備,為學生的標準化訓練和訓練安全作保障[6]。
高校進行體育訓練時學生意外事故頻發,既有學生自己本身的原因,高校也需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高校體育訓練的安全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所以高校應當勇于承擔起保障學生安全的責任,不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并且努力完善學校相關制度,致力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運動環境,為高校的體育建設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