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旺旺 浙江大學
高校公共體育課面向學生眾多,與其他課堂教學的區別在于它是身體力行的課程,不僅需要學生身體動起來更需要眼睛動起來、神經動起來、腦子動起來,一堂設計較好的體育課可以激發學生創造力、增強學生意志力、培養學生耐力、激發學生贏時的斗志、培養學生輸后的隱忍、教導學生遵守規則和利用規則、培養學生團隊配合精神等,可挖掘和教學的思政元素有很多。體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大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涉及或多或少的思政育人元素,但是缺乏系統的教學融入以及精確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大綱和教案需要重新梳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一套成熟的、有效的、有梯度的體育教學體系十分必要。
在體育專項課中,教師要具有難度遞進的意識,首先,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專項眾多,有體能類項目、技能類項目,體能類項目當中又分為速度型、耐力型、力量性項目,技能類項目中又分為表現性項目(難美類、準確類)和對抗性項目(隔網對抗、同場對抗、格斗類)。體育專項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優化設計運動技能模塊的教學過程,結合自身專項將運動技能的學習設計為難度由低到高,動作由簡單到復雜,對抗由緩和到激烈的循序漸進的若干部分教學單元。在動作學習過程中融入該專項體育名人的名言、日常訓練方法以及訓練與比賽時的勵志故事,在對抗的練習中教導學生如何在規則下合理對抗,什么時候發力、什么時候變通、什么時候合作、什么時候競爭,使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中明白日常比較淺顯,但運用起來卻無比深奧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體育活動及比賽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運動和比賽,激發學生提高運動技能的內在動力和競爭能力,在學與練中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源動力,主觀性,培養課內課外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觀意識以及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在體育運動中培養自身堅強、勇敢、自信、堅持、合作、正確的勝負觀、如何快速決策、如何面對隨時到來的輸與贏、如何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及如何深刻認識并了解自己的身體等體育賦能。此外,教師應積極研究公共體育課教學規律,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訓練經驗、體育課外活動及體育社團開展過程中的經驗,開發和創新課的內容和組織形式等,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與學科類教師不同,體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與運動素質和性格差異,在學習態度,運動能力和對運動的認知上的差異,教師必須通過課堂小組教學,課堂分層,最大限度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自己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體育課中學習收獲,可以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就感。此外,根據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資源建構方面,教學相長,師生共建共享優質的教學資源,達成價值疊加,關注學生素養的養成。教實施過程層層遞進,三思后行。促使學生的思想從思想到思辨再到思遷達成目標,有效利用互聯網等信息資源來豐富和擴展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進行知識搶答、小組討論、小組辯論等方法,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可以掌握和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促進健康,全面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在尊重學生個性和專業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領導力。倡導獨立、合作、探索的做事方式,增強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服務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服務精神的能力。
理實結合實施多元考評價方式,對學生體育課程評價既要關注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結果,又要注意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應重視學生發展過程評估,并將評估與反映學生漸進發展的相對標準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獨立合作與探究學習中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對體育成績的評價應以多樣化、合理、公開、公正的方式進行,根據實際情況而全面、鼓勵地開展體育教學評價工作,深化課堂的效率。達了基礎性與專業性的統一,實現思政課和體育專項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針對思政元素測評難的共性問題,積極的關注形成性考核評價以及可視化的數據的收集來解決這一難題,嘗試向課堂要質量,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局限于運動成績,學生在課堂中有無合作精神、有無拼搏精神、有無團結友愛的精神、有無奉獻精神、有無整體意識、有無個人主義等都可以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根據課程的不同,設計出可測量的指標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除教師評價外,學生的小組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應成為課堂評價的重要內容。層層遞進的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心理智能。體育教育中同樣強調勞動教育,貫穿教學始終,營造師生、生生、組組之間互幫互助,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課程評價中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應加入思政元素教學的內容,除教學組織、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等評價外,教學大綱及教案加入思政元素的合理性、針對性、有效性以及學生對此內容的反映等。將“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等理念貫穿教學始終。
課程評價中思政內容的評價可以增加教師對此內容的重視度,提高教師改進教學的積極性,為更好的教學注入活力,實現教學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深入挖掘體育所蘊含的能量,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奧林匹克體育精神傳遞到每一名學生的腦海中,整體提高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無論是傳統的體育教學還是新興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其實質都是培養學生成為健康的人,深入挖掘學生的身體潛能。然而,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明顯不能滿足體育課程對教師思想政治建設的要求。面對傳統與新興的碰撞,體育教師是連接學生與課堂的重要樞紐。能否改造傳統的體育課程和教學方法,適應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將成為檢驗體育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于能夠根據教學方法的變化不斷開發和創造新的體育內容。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更能被學生接受,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培養全面的人,更符合新時代對青年學生的時代要求,這是當代體育教師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