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香 河北省張家口蔚縣城第二中學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做好語文教學工作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拓展學生知識面,為其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多元,教學思維過于傳統,那么顯然是難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的。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對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論述。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特點,即在課堂教學活動實施期間,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當成主體,要發揮出教學的引導性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教師所講解的知識,教學中要高度關注學生需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展需要。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基礎以及能力等存在差異,他們在學習時的訴求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如果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有效發揮,那么其學習積極性可能也無法從根本上調動起來,這樣教學目標就難以順利實現。
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服務于實踐,其應用性比較強。為了更好的展現語文知識的應用性,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期間,應當想辦法加強教材與實際之間的聯系,借助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和理解語文知識,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將知識與情感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們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增加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成就感,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為教師各項教學工作的實施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避免教師在教學中迷失方向,當前許多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之所以不高,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目標不明確,如在教學目標設置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只會照本宣科,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基于這樣的原因,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盡快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設置過程中,教師既需要從整體出發,把握好語文教材的內容,同時還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可以結合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差異,分層設置教學目標,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性作用,讓他們明確在學習和探索語文知識時,自己應當完成哪些教學任務,應當如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提問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提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得教師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分析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后期教學中更好的對相關問題進行改進。在課堂上,許多教師都會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提問,提問的頻率還比較高。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部分教師沒有掌握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提問的有效性差,整體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提高教學有效性時,教師不僅要及時的向學生提問,同時還應當考慮如何優化提問的有效性,如何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比如說,在學習朱自清的《春》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分析作者在寫景的過程中如何的把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融入其中。作者在寫春的時候采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同時,引導學生了解通感的運用巧妙之處。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春》和《濟南的冬天》來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具有針對性,讓他們的思維能夠更加的活躍。
課堂教學是雙向的,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靈活的互動是不可或缺的,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講究方法和技巧,投其所好,如果互動的方法單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能會比較差,這樣互動的魅力與價值也難以真正的顯現出來。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拉近師生距離,及時的解決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為其答疑解惑。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與學生交流互動。在師生互動期間,教師應當堅持民主的原則。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進行古詩詞內容的成像,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活動當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在進行一些議論文的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論點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辯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敢于說出不同的看法。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著手,靈活的應用多種類型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維,但是不論教學做出了何種優化和改革,其必須要以學生為本,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保證學生能夠全程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否則的話,教學的魅力與價值難以有效展現出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從根本上調動,只有學生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之中,才能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