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閭井鎮初級中學
班主任工作是每位教師常常議論的話題也是新任班主任所面臨的課題,班主任不但要認真細致地抓好每個學生的思想工作,抓好班干部隊伍建設,還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等常規性管理工作,并且藝術地處理一些學生的共性和個性特點,做好學校、家長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同時,在工作中注重滲透德育工作、美育教育,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驅使他們關愛班集體這個大家庭,接受班級環境的熏陶,以班級為平臺去張揚個性、展現自己。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用真摯的愛去感動學生。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如同兄弟姐妹般相互關心、照顧、鼓舞對方,那么這個班集體就是溫馨的、溫暖的、有朝氣的、有生命力的。一個班級學生的年齡及個性明顯不一,地域文化、家庭背景、學習成績也不盡相同,針對這種差異,正確關愛學生,營造溫馨班級就非常重要。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抓住學生的心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為此,教師應用真摯的愛去感動學生,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
2.換位思考包容學生。班主任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班主任應具備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力,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包容學生,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對待“問題學生”時,要有所偏愛,并做到不拋棄不放棄。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學校教育應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對考試成績差的“問題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而要善于看到其閃光點,并挖掘其閃光點。在班集體中要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善的氛圍,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的友愛,使他們在班集體中有一席之地,給他們創造一個自我進步和發揮才能的平臺,大膽吸收他們參與班級活動和管理,讓他們在管理過程中克服和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3.嚴格要求優等生,決不放松對他們的高標準要求。優等生不是單純的學習要好,最重要的是人品要好,要做到心胸寬闊、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心理健康、情操高尚。每個老師都喜歡優等生,也正因為如此優等生的缺點往往被忽視,被掩蓋,錯誤的行為往往被袒護被原諒。為此,教師要時刻提醒他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引導他們做學問先做人,教會他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時刻要求他們做一個正直的人、熱心的人、積極向上的人。
4.用真實樸素的愛去尊重和理解學生。教師往往對聰明勤奮的學生傾注自己的滿腔熱情,其實更需要理解和尊重的是那些看似頑劣暫時落后的學生,教師只有真正地理解他們,他們才會有前進的信心和動力。教育家羅素曾說:“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任何品格和智慧都不能充分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教師技巧的全面奧秘應在于如何愛學生。”教師雖不是神,但師德高尚的教師會不斷努力,因為他們堅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班級管理不能僅停留在“管”的層面上,還應在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發展中,想方設法通過班集體建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培養班干部為主干線,采用多基點、網絡式的辦法逐步完善和提高班級管理機制。在協調班級事務中,堅持“能上能下,以績論功”的用人原則,使全班學生都明確班干部是班級的公仆,是一個服務集體、服務他人的崗位,擔任班級干部就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因而,要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對班干部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班集體中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以班級為光榮,班級因我而美麗”的良好氛圍。
作為一名班主任,應當以身作則,在教育、教學、生活各項活動中弘揚正氣,對不良風氣給予批評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種不攀比、不歧視、不炫耀、重幫扶的風氣,讓樸素、活潑、友愛、緊張、嚴肅、上進的氛圍滲入班級的每個角落,這樣才會對全班學生都有感染力和親和力,使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個充滿愛的集體。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具有良好班風學風、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