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霍城中心小學
學困生是現代教育客觀存在的一個群體,雖然學困生在每個班里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其影響不容小覷。能否做好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取得進步和發展則是每一位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實際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學科原因。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靈活性強等特點,因而教師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語言的積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機結合的能力,如果學生對之前的知識沒有掌握,就會造成后面知識的脫節,再加上沒有及時進行查漏補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知識上的斷鏈,語文學困生也由此產生了。
2.自身原因。(1)學習動力不足。很多學困生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為什么而學,也不明白為誰而學,因而在課堂上總是表現出被動、消極的狀態。由于學習熱情不高,很多學困生都沒有強烈的表現欲,大多在課堂上的表現主要是以聽為主,自己很少舉手發表意見,有的甚至既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也不發表自己的見解。(2)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習效率低下。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好動愛玩,在語文課上,如果教師的課堂吸引力不大,學生就難免走神,或和同桌一起悄悄說閑話,或發呆做小動作。語文學困生往往自制力較差,課堂學習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少有聚精會神、專心認真的良好狀態。(3)學習方法不當。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其自主性差,再加之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很多學生只限于課堂聽講,課后也不重視預習、復習等環節,也不會將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影響了語文知識的掌握。
3.社會的影響。現如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信息、復雜的環境傷害了學生純潔的心靈,再加上大量的影視作品、手機軟件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導致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無法自拔,進而上課注意力渙散,容易厭學、棄學等。
1.激發學習興趣是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一件事產生興趣,才能積極地投入其中,學習也不例外。學困生往往基礎差,思維能力也差,因此,教師在課堂講課時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對學困生盡量降低學習的坡度,分散難點,調動其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做基礎知識的練習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在寫作文時,只要學困生書寫整齊認真,審題正確即可獲得獎勵。此外,在課后作業方面,也應分層設計,降低要求。對于語文作業,應以課本為主,可以結合學生能力,分層設置題目,以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得學困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他們不斷進步。
2.改進教學方法是關鍵。很多學困生雖然對學習也興趣十足,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面對這樣的學困生時,應教給其更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提高學困生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的能力。比如,課前怎樣預習,課堂如何聽講、做筆記,課后如何進行復習、總結等。又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何制訂學習計劃,如何進行查漏補缺,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得高興。
3.培養學困生自信是根本。很多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不佳而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學習不好,就處處不如別人,面對那些基礎薄弱、喪失自信的學困生,教師應在平日的教學中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應對他們適當地降低要求,給他們設立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只要他們在規定的要求內完成即可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賞,待他們心里有了“我能行”的信念后,就會產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就會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進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4.加強家校合作是保障。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在平時可以和學生家長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溝通和交流,比如召開家長會、對學生進行家訪、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取得聯系,通過交流,能讓學生家長及時掌握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以便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進。此外,通過家校合作,教師也能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共同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