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潭縣城關第一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大量的插圖。運用插圖這種直觀、美觀、形象、具體的表達方式,既有利于課文意思的表達,更重要的是適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對初步接觸文字這種間接、抽象的認識工具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可代替的優越性,插圖藝術對小學生以形象觀察從而對事物獲得鮮明、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和豐富的感性經驗,以便抽象概括讓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因為插圖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征,以變換多姿的線條和絢麗美妙的色彩呈現在學生面前,緊緊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也不管是自覺的還是引導的,小學生在對插圖欣賞的過程中會對動植物的形態和特征產生注意,對人物的形象外貌和神情產生注意,同時還會對各種現象和關系產生注意、對比和聯想。這種產生注意、對比和聯想的過程也就是觀察的過程,能在欣賞過程中產生對比,產生聯想,就說明他們已初步具有了觀察能力。
課文中的插圖是豐富多彩的,涉及到花鳥魚蟲、古今建筑、風土人情、人物故事、日月星辰、童話故事等各個方面,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精品。這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賞心悅目的藝術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話世界和絢麗多姿的現實生活無不引導學生暢游其中而獲得審美欣賞、審美理念等方面的享受和熏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利用插圖,可以通過插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可以有效理解課文的內涵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只有理解了的知識才能對其深刻記憶。插圖是為了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設計的,而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生活,在為學生提供審美感受的同時寓教育意義于其中。
插圖和課文的表現形式不同,課文是以語言文字為表現手段而插圖是以線條色彩為表現手段。語言文字所表現事物是抽象間接的,而線條色彩表現事物則是簡單直接的。不懂語言文字的意思就難以理解事物的內容,而借助插圖則可以直接理解事物,借助插圖理解課文要比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準確度更高。
認識是外界事物對人腦刺激而形成的,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人類社會又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插圖以具體生動的形象,把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喚起了他們內在的審美情趣,使他們主動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生活,并通過認識來辨別事物,思考問題,積累經驗,指導實踐活動。
想象是人根據大腦中的已有表象經過思維加工建立新表象的過程。想象在人類生活、學習、勞動、創造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插圖和課文的表現形式不同,所以它們強調的重點也不同,課文強調的是整體而插圖強調的是局部,插圖能擴充課文的審美領域,特別能把課文內容沒有表現出來的有意義且寓有詩情的東西發掘出來。學生在閱讀時會把課文和插圖進行對比,找出異同。因此學生虛構人物形象,或相像自己當宇航員等都是運用舊表象建立新表象的過程,都是通過想象活動來完成的,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道德品質教育如果體現在插圖中,就能使學生在不同領域體會道德品質的感受,通過對插圖美的感受,學生的感覺敏銳度和辨別力會得到發展,形成一定的審美認識,使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對插圖里自然美景的欣賞,可以從中產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向往未來的情感。
通過對插圖里人際關系的感悟,使學生增進愉悅的情感,在歡快的活動中增加與人交往或自我表現的機會,學會與人友善相處、親密合作,學會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對插圖里道德美的判斷,學生可以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可以形成善良誠實的品質,樂觀開朗的情緒,堅忍不拔的意志,通過對插圖中美的感知、欣賞、體驗,學生會用語言表現美的形象,創作美的境界,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發揮插圖輔助教學的作用,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