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浪縣教育局
由于家庭環境、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等不同,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管是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還是評價手段、作業布置,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新課改提出要實現全面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在綜合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下面,筆者就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1.通過多種方式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借助周期性的測試和家訪,借助與學生的近距離交談,來了解其學習狀態。然后分析家訪過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以此為依據對學生的層級進行科學劃分。通常情況下,學生層級的劃分可以確定為三層。其中,一層級學生的考試成績都會固定于九十分以上。在課堂學習中,他們具有發言積極、接受能力強的特點,也具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二層級學生的考試成績通常都會固定于八十分左右,在課堂學習中也都踴躍發言、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也能夠達到教師的要求,但是創新思維能力不足;三層級學生的考試成績通常都會固定于六十分左右,盡管其學科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但在課堂上都能夠表現出態度積極、學習認真的狀態。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促使學生向優等生的行列邁進,因此,所確定的層級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在指定周期內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例如,教學“函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根據各層級學生的能力差異來設置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教學方案,并將教材的主要知識點都體現于教學方案中。實踐證明,將科學、完善的教學方案融入分層教學中,不僅會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會讓學生在相應的練習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
2.全面備課,設計具有層次的目標。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也應該借助分層法,根據各層級學生的狀態對教學方案進行規劃和完善。為了保證教學方案的相應性和可行性,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科理論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并根據學生學習規律確立完善的教學方案。例如,在所確定的三層級中,第三層級學生的專業基礎都不扎實,對于課堂知識的接受力也不強,但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都會表現出積極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就可以根據這樣的情況,以耐心和誠心為其營造趣味化的學習氛圍,使其在輕松、無思想包袱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對于第二層級學生來說,教師應經常鼓勵其對一直以來的學習狀態進行持續,最需強調的就是引導此層級學生強化自律性;針對第一層級學生實行相應教學方法時,應該先考慮到這些學生基本為優等生,因此,應該為他們提供具有挑戰性的練習。
在高中所有學科中,數學是其中實踐性最明顯的課程之一。因此,教師在注重對教材基礎理論講解的同時,應重視訓練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促進學生增長學習能力、提高專業素養的目的。例如,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各層級學生的學習狀態,規劃相應的練習內容。尤其對于第三層級與第二層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更加重視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布置練習任務,促使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增加第三層級與第二層級學生適合的基礎知識題型,注重對課后時間的利用。對于第一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難度的題型,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國內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現今時期,教育部門也加大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對于高中數學教學尤為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著重點落實于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兩個方面,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強化數學教學質量。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就應脫離以往灌輸式教學的束縛,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態,對其實行層次化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提高其探索知識的信心和積極性,進而將提高教學效率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