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閱讀,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寫作的重要基礎。在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予以有效指導,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為學生扎實掌握寫作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礎。
加強民族地區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意義重大。其一,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積累大量的詞匯量,培養其語感,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它是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了其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既減輕了學習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其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像“微課”、多媒體等在課外閱讀中廣泛應用,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中來,把課堂知識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跳出了死板的書本教學限制。其三,擴展了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了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同時學生對文章的綜合分析能力也有效提高。
要增強民族地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這是進行課外閱讀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整體閱讀素養的前提。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的要求可以看出,閱讀的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眼界,增加詞匯量,豐富知識。為此,教師應盡量減少學生的作業量,給學生多提供閱讀的機會。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日常教育和監督,更離不開家長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要發揮網絡的優勢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其次,要堅持課外閱讀為輔,課內課外互補的原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僅靠教材遠遠達不到閱讀的效果,需要借助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5~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由此可以看出,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和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加強民族地區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就是要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和課外閱讀有機地聯系起來,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進而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質量。
多樣化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多層面了解閱讀素材的來源,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首先,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閱讀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規定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是輔助學生閱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間的閱讀交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如,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鄉愁》體現了詩人余光中對故鄉戀戀不舍的情懷,表達了作者期待國家統一早日實現的美好愿望。詩人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鄉愁形象地表達出來。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感受余光中的思鄉情感,感悟詩人想表達的主題思想,體會詩人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從而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整體分析能力。其次,多渠道進行閱讀。小學生對課外知識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課堂閱讀內容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和喜好,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料,像《青年文摘》《讀者》《知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這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其眼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最后,借助網絡的優勢,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借助互聯網進行教學已在很多學校得到普及,小學生課外閱讀也需要發揮網絡的優勢,可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閱讀材料,并通過查閱資料來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學生可以自主加入一些閱讀交流群,分享課外閱讀的經驗,并把好的閱讀資源推薦給大家,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為學生把好關。當前,閱讀資料多種多樣,其中難免會摻雜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因此,教師要為學生選擇積極健康具有閱讀意義的資料,如《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學生可以通過電視、電影等多種渠道對其進行大概的了解,不限于死讀課本。
總之,民族地區學校語文教師要結合當地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切實強化對他們的指導,著力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