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靖邊街小學
作為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它不僅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育內容,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會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審美能力以及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產生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妨試試將“快樂教育”理念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寓教于樂”,以構建高效課堂,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接下來,本文就以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為例,探討在“快樂教育”理念的視域下,應該如何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優化。
在新課改理念中,主要的教學目標便是在教學中構建“快樂教育”。“快樂教育”理念不僅可以愉悅教學氛圍,還能夠促使教學效果提升。因此,為了使“快樂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更好地構建,教師要注意這些問題。其一,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他們才會更加主動學習,并且從中感受到樂趣。其二,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獲取成就感。其三,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效互動,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后,可以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加以調整。
1.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沒辦法感覺到快樂的原因,便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導致學生無法從中獲取樂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對教學方式積極創新,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中體會到樂趣。如,以《扁鵲治病》這篇課文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相關的圖片、視頻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對這篇課文中所出現的人物形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便可以跟隨教師的腳步,對文本內容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學習。接著,教師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隨機選擇課文中的某個段落進行演繹,學生們會對文章進行細致閱讀,深入揣摩,學生便可以“通過對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進行了解,從而明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這樣一來,整個課堂便會變得更具有活力,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也能夠得到快樂體驗,進而構建出趣味課堂,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2.有效融洽師生關系。教學活動主要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構成的,教與學是課堂教學最核心的內容。要使整個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積極,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樂趣,進而使“快樂教育”得到有效構建,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凸顯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如,以《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的教學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對盲童熱愛生活有所體會,進而使其對作者對于生命的關愛有所感受”,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進行教學設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平等對待班級中的優等生以及后進生,進而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如,在提出“春天可以看,可以聽,可以聞,甚至可以說,不知道是否還可以觸摸”這個問題的時候,如果后進生回答不上來,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要給予他們鼓勵,如“沒關系,你看,在文章的這個句子中,是不是……”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并且積極參與進去,與學生一起學習。如此,“快樂教育”便可以得到有效構建。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時,為了有效踐行“快樂教育”理念,教師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給予的尊重,讓他們能夠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如,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以及遠大志向,”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這些,教師要激勵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之中。教師可以提出“為何而讀書”這一主題,讓學生以辯論賽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辯論中,學生的求知欲也會被激發出來。在獲取知識后,他們也會從中獲得成就感,這也是“快樂教育”建構的途徑之一。
總的來說,只有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樂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會被激發出來。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快樂教育”在教學中得到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