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太平營中學
在初中教育階段,體育教學不僅有著向學生傳授基本體育知識與技能的作用,還為素質拓展訓練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強調通過設計合理的訓練項目,強化學生的感悟與體驗,讓他們的身心均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素質拓展訓練的核心理念是“以鍛煉身體為輔,以提升內在為主”,旨在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形成良好身體素質的同時,逐漸擁有團隊協作、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從而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與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如此看來,初中體育素質拓展訓練的開展是大勢所趨,也是現實所需,需要教師加強重視,積極探索多元的、新鮮有趣的教學策略,切實構建高效體育課堂。
在筆者看來,素質拓展訓練是在傳統體育教育基礎上延伸出的一種強調人與人之間溝通、合作探究、同場競技的綜合性教學活動,關乎學生體育認知、能力及素養的提升。素質拓展訓練對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可說是一種新的體驗練習方式。像在幼兒階段,會由幼師帶領兒童開展集體性的室外小游戲,不僅能夠豐富兒童的課堂生活,還能讓他們借活動得到一定的鍛煉;而在小學階段,研學旅游的開展使學生擺脫了學校教育的束縛,通過參與各種游戲項目,可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同時有利于強化他們的自由想象力;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學業難度與數量都大幅提升,體育課程教學便成了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的主要陣地,通過新的體驗,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有信心、有動力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發揚與體現出創造力與自主性。同時基于另一個角度而言,素質拓展訓練能夠讓學生在具體過程中互相建立信任,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真正學習的價值與目的[1]。
素質拓展訓練作為一種強調個人親身體驗的、新穎的教學手段,可在激發學生個人潛能與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及團隊協作能力。有大量的數據表明:曾參加過素質拓展訓練的學生,能夠較為清楚地認清自身學習活動的目的及目標,同時有著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可在遇見問題時與同學共同協作來推動活動的開展,并且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也就是說素質拓展訓練能夠讓學生在提升自己的同時,還能于無形中將集體氛圍帶向積極的一面。此外,拓展訓練還能幫助學生放松身心,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為投入與深入地了解到學習意義所在,改正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并且學會克服困難,保持不退縮、不畏懼的心態。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展開教學,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初中體育新課標的提出與實施,要求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基于新的初中體育課程標準,初中體育教師通過素質拓展訓練,可讓自身教學思路得到解放的同時,還能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此外,素質拓展訓練還對學生的團隊力量十分關注,強調在實踐互動中強化學生間的溝通,讓他們共同面對與解決問題。還有,素質拓展訓練要求教師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會自覺地引入包括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先進技術及一些先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這樣會對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有著很強的作用,符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
我們深知,傳統初中體育教育強調以結果為導向,因此常以體育測評與教材要求來設計教學活動。然而,隨著“健康中國”“素質教育”國家戰略要求的提出,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認知也應發生轉變,要學會從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中跳脫出來,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意志品質與綜合素養,并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身體素質[2]。如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拓展訓練,以其作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剛好落實了素質教育中的具體要求,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投身于運動學習中,幫助他們優化自身體育技能與形成堅毅的意志品質,并且隨著訓練活動的推進,也可促進學校制度與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
在傳統初中體育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明顯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教學理念,要求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在調動其心理感受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形成良好的適應力。在初中體育課堂中開展素質拓展訓練,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得到更為全面、系統的訓練,并且可有效打破器械、場地等方面的限制,有利于他們自身能力的提升與對運動價值產生更深的體會。并且在訓練的過程中,師生間的溝通也明顯增多,學生的個性及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地培養,有利于其綜合素養的發展。
1.增強學生自我意識與表現意識
已經成長為初中生的孩子,他們已然具備了一定的榮譽意識、自我意識與表現意識。教師要通過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營造出能夠讓學生塑造形象、展示自我、表現技能的空間,為他們提供與人交流、與人切磋、互通有無的良好機會,進而在促進其互助成長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意識發展[3]。如在“4×100 米接力跑”這一訓練項目中,除了必要的知識、技能訓練外,最重要的就是隊員情緒的調節。對此,教師素質拓展訓練的方向便要向學生情緒調節方面去靠攏,明確學生在接力跑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于其他人贊嘆的話語、羨慕的表情、關注的眼神等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感官上的刺激、心理上的暗示以及情緒上的感染。學生只有大腦感到興奮,心情才會快樂,情緒也才會變得激昂,這樣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進入主體狀態,同時強化他們的自我意識、表現意識與榮譽意識。
2.強化學生競爭意識與拼搏意識
在社會生活中,體育項目不僅是一種放松身心的娛樂方式,更多時候是一種競賽形式。對于初中生而言,體育競賽能夠強化他們的競爭意識與拼搏意識,讓他們無論是面對學習還是生活,都能夠具備勇于競爭、敢于挑戰、積極拼搏的精神,有利于他們堅強意志與積極心態的形成。如初中體育教學中最常見的“籃球運動”,學生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常常要面對競爭的狀態,而這時自己“挑戰”或是“退縮”的態度便成了比賽勝負的關鍵。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學生只有無畏挑戰、勇于拼搏,善于在對手面前展示自身的“光鮮一面”,才能以自身優勢來同對手抗衡。另外,學生在競爭、拼搏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素質拓展訓練能夠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動手,學會用智力去打敗對手,最終達到個人技能的最佳化。
3.強化學生個性意識與創新意識
在初中體育素質拓展訓練中,個性意識與創新意識也是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學生個性意識的培養,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利用更多時間來練習自己喜歡的體育技術,并在不斷練習中轉變為及時特長。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激發學生迸出更多新穎、先進的想法,為其發展制造了更多的可能[4]。如在一些對抗性體育活動中,想要迅速且有效地撕破對手的防守,不僅要求初中生有著過人的技術能力,還要他們能夠基于自身的創新意識及個性品質做好自身定位,發展自身特長,以優勢來戰勝對方。同時良好的自身定位可幫助其對一些不感興趣的、不擅長的技能做到及時摒棄,進而在面對競爭時也能夠保持從容淡定的態度,有效打敗對手。
4.強化學生風險意識與安全意識
體育運動是需要人調動全身神經與肌肉而開展的一項活動,當中存在著許多的不穩定因素,初中生在此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身體受創的情況。如此,在初中體育素質拓展訓練中,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風險意識與安全意識,讓他們能夠及時分辨與規避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險,以免身體受到傷害。如在進行“足球運動”的訓練活動時,其屬于大型的對抗體育活動,有著很高的身體沖撞的概率。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奔跑過程中盡量提前合理地規劃出自己的前進路線,同時借助專向技能來達成想要達到的目的,最終在良好的風險意識與安全意識下順利完成訓練活動,實現快樂教育。
1.深入研究教材,制定合理訓練計劃
教材乃教學之根本,即使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體育教學有著較強的靈活性與開放性,但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此,素質拓展訓練也應圍繞初中體育教材去進行訓練項目的開發與訓練活動的安排。素質拓展訓練的順利開展,要求教師對教材展開深入的研究,圍繞具體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制定訓練計劃。在正式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前,教師可先通過調研或是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初中生的身體特點、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之后在充分尊重學生意見與選擇的情況下搜集與之相符合的訓練內容,同時制定科學的訓練策略,確保將素質拓展內容、方式、幅度、評價等要素均包括在內,設計合理的訓練強度,做到循序漸進[5]。最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申請學校加強與其他相關單位的合作,構建校外的素質拓展訓練基地,為學生訓練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并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
2.完善訓練方案,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素質拓展訓練方案的制定與完善,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有著很強的考驗,需要其遵循目標導向,基于校本教材展開創編,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增強素質拓展訓練的針對性。如在進行“籃球運動”這一項目的教學時,為提升學生的技巧與能力,教師便可立足戰術安排、規則意識、體能訓練等目標制定訓練方案,在課堂上設計花樣跳繩、變速跳、蛙跳等多種形式的拓展內容,讓學生耐力、柔韌度、靈敏度、速度、力量等核心素質均能得到有效培養。此外,教師要注意訓練項目進行中的勞逸結合,設計一些放松的小游戲或是充足的休息時間,打破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強烈的興趣。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教師有著很強的專業能力。如此,教師要重視個人素質的提升,做到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外出學習、教學培訓等活動,通過與其他教學工作者的交流與互動,豐富教學知識儲備。同時,教師還應認真鉆研素質拓展訓練方面的文獻資料與線上教學資源,在全面總結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學校風格與地域特色,形成特有的、完善的教學理論指導體系,并從中不斷獲知國內外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為實際訓練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
3.運用多元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
一是做到結合實際來創設情境。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時,應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心理承受力與身體素質,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如每節課都可以集體慢跑或是集體操來幫助學生進行熱身鍛煉,又或是制作飛鏢的表盤,將課程要求的體育運動項目依次寫在上面,讓學生擲飛鏢巨頂學習的體育運動項目,由此提升學生體育課的參與積極性。
二是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通過運用多媒體展開素質拓展訓練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立體的接受教學場景,進而很好地融入課堂教學。如對于“太極拳”的教學,教師便可采用錄像回放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動作的反復觀看,分析當中的動作要領,由此快速、準確地掌握動作、把握規律。
三是學會在教學中引入游戲。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引入游戲,重點在于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使他們能夠自覺投入到訓練活動中,提升訓練質量與水平。在具體訓練中,教師要盡量選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且兼具針對性的游戲,如關于田徑方面的訓練活動,教師便可帶領學生進行“接力繞桿”“警察捉毛賊”等游戲,培養學生耐力與放松身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6]。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迅速的階段,情緒多變且敏感,十分看重個人認知與他人的評價。對此,在素質拓展訓練評價環節,教師就要拋棄以往單純以成績作為主要評價指標的想法,學會采用多元的評價標準以及彈性化的監督機制,給予學生更加全面、科學的評價與監督。如針對具有畏難情緒的學生,便要以耐心與愛心去鼓勵學生,增強其學習信心;而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便不能吝嗇自己的夸獎與表揚,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對于一些態度端正卻能力不足的學生,重點是給予鼓勵與引導,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方法。同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還應強化互聯網與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整個訓練過程中涉及的數據經歷采集、處理、反饋等步驟,實現對學生訓練情況的有效分析,并且做到全面記憶與儲存。在整個過程中,既需要對標準指標、內容體系、整體目標的量化管理,得到具體的考核數據,又要堅持彈性的考量尺度,通過征求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建議或意見,實現對量化標準的細化與優化,最終得到規范化的制度體系。此外,數據的分析與解讀也是一項重要工作,需要教師在量化管理當中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對一段時間內學生的鍛煉情況展開考察,并對他們存在的困惑及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再及時通過微信推送、張貼公告等方式進行反饋,保證教學效果的公平、公正、公開。還有,教師要依照數據處理結果制定出相應的教育引導方法與獎懲制度,落實數據分析與反饋的成果,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保解決問題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總之,借助素質拓展訓練來推動初中體育教學,不僅可有效完成初中體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今,素質拓展訓練已經成了現代體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加強重視,認識到素質拓展訓練的教育性及應用意義,通過加強學生的意識管理,并做到科學設計訓練活動與不斷完善評價標準,實現素質拓展訓練與初中體育教學的良好融合,最終在有效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