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聽障高中生由于聽力受限,所以寫作文抓不住事物的特點,寫不出事物的特征,為了建立他們的習作自信,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的聽障高中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學校應該想辦法讓聽障高中生多接觸社會,一方面可以直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能夠使他們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例如,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百態和大自然的奧妙,豐富學生的閱歷,引導學生對所見所聞進行思考,激發他們寫作的內在動力。有了寫作素材和寫作動機,學生才會逐漸喜愛寫作,從而建立習作自信心。
聽障高中生寫作時受到手語的局限,作文語序不暢,教師在教授作文的時候,要盡量使用語序正確的手語。另外,教師應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詞語意思的理解、詞語色彩的判斷、語法結構的教導等,讓聽障高中生學會正確寫出每一個句子。教師可以根據聽障學生的思維和發展特點,適當放慢教學速度,但不能放低對作文寫作能力的要求,更不能因為聽障高中生寫作能力不足而放棄對他們的作文教學。例如,教師可以以作文素材為話題和學生一起討論,通過拉近與學生的關系,激發學生的思維。如,以“幸福”為話題的作文,教師從“你覺得你是一個幸福的人嗎?”“你什么時候最幸福?”“和誰在一起最幸福?”等問題入手,打開學生思維,引導聽障學生回憶曾經的幸福時刻、幸福的人、幸福的事。由于學生經歷不同,幸福的人和事自然也不同,因此習作內容也豐富了。學生打開思維后,再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幸福寫下來。由于聽障高中生把手語和口語轉化為書面語較為困難,會出現語序混亂等現象,此時教師就要在語言和寫作技巧上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這樣多角度引領聽障生思考,使他們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并挖掘出作文的生命力。
很多聽障學生家長因為心理或經濟壓力過重,加之不懂手語,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少之又少。學校要努力創辦家長學校,讓家長學會手語,鼓勵、引導家長多和自己的孩子交流,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密切親子關系,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同時,引導孩子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并且及時記錄生活,讓孩子知道家長為他(她)而驕傲,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勇敢接受生活和學習上的挑戰。這樣才能培養聽障高中生積極、自信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建立習作自信。
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引導聽障高中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通過QQ或微信聊天,加強學生與老師、家長、朋友的聯系,讓他們借助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聞,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有引導地支持聽障高中生獲取網絡信息,增加他們的見聞,使網絡成為他們獲取寫作素材的一個渠道。這樣既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也能使他們因別人的關注而提高寫作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自信。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習作的批閱和點評,以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揚,讓聽障高中生充分體會成就感帶來的心理愉悅,克服習作畏懼感,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習作充滿信心。其次,教師要特別重視課堂講評,充分發揮身邊的榜樣作用。講評可以是優秀習作,也可以是有一定特點的習作,既可以講評整篇習作,也可以講評習作片段。講評要充分調動學習興趣,讓全體學生參與。可以是教師示范引路,交給學生方法,養成一定習慣的基礎上,充分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以及課后評等豐富的習作評價活動,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樂趣,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作文欲望。最后,教師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深入修改習作,將教師點評、自評、互評的意見落實到反復修改習作的實踐活動當中,以達到葉圣陶先生說的“自能作文”的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