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縣第二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學地理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樹立新型教育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中的概念、原理,并使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但目前,我國中學地理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影響著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下面,筆者就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相應地提出一些對策,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1.教學方法老套。目前,很多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依然以傳統的板書教學為主,將重點內容書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機械記憶,甚至有些教師只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完全沒有課外知識的拓展。雖然教科書上的內容都是經過多位專家嚴格進行實驗、反復推敲之后確定下來的,是準確無誤的,但是教科書上的內容畢竟十分有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適當進行知識拓展,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特別是對地理學科而言更是如此,因為在上課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國外的知識,此時教師更應該對學生們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此外,機械的“填鴨式”教學,缺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反饋交流環節,學生的想法、對教師授課的建議以及學習的困惑等均不能及時地傳達給教師,久而久之,學生對地理課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
2.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只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然而,目前我國中學地理教師專業素質卻是參差不齊的,有些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卻故步自封,對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存在消極抵觸的情緒,依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同時,也有一些年輕教師具有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但是缺乏一線的教學經驗,只能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磨煉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特別是在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偏遠地區,教師的教學水平更低,他們既沒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儲備,又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此很難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只能采取傳統的知識灌輸的授課方式。
在對中學地理教學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是一種十分優秀的教學方式,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廣泛應用,但是在我國依然有較大的推廣空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借鑒這種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應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大致分成4個小組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基本可以保證每個小組在每節課中都能得到發言的機會。分組時,還應充分考慮每一位同學的個體差異,以形成互補的小組。例如,將成績較好的同學與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分在一組,把性格較為活潑的與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分為一組,小組成員互幫互助。然后,教師選擇適合的課題讓學生合作學習。如在學習“洋流”這部分內容時,因為課程內容較多且具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每個小組分析一個大洲的洋流情況,然后總結其特點,最后由小組成員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可以顯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率會明顯提高。
2.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應用。目前,我國很多中學都已經將多媒體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卻不能很好地利用該技術輔助教學,只是用它來播放課件,或者是干脆不使用多媒體,這樣就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很多的地區和國家,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甚至對于教師來說,教材中提到的地區和國家都較為陌生,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這些地區或國家的簡介、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信息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利用聽覺和視覺的刺激來加深學生們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更加重視,但是在一線的教學崗位上,依然有一些專業素質相對較低的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這種情況是十分危險的。目前的教育以素質教育為主,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專業知識過硬,而且要具備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創造力的能力,因此在篩選一線教師時一定要制定嚴格的標準。另外,教育部門應定期舉辦教師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引導他們不斷吸收新知識,豐富其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