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隨文小練筆是以語文教材內容為素材的寫作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將閱讀語言與寫作練習相結合,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個性化閱讀,并組織學生在積累閱讀情感和素材的基礎上,通過隨文小練筆的形式表達自我對文章情感的體驗和思考,學生則在理解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寫作,在寫作練習中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繼而促使學生樂于表達、主動表達、善于表達。
隨文小練筆是實現讀寫結合的有效載體。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簡短高效的練習,可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對教材資源的挖掘,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素材。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出于構思的需求,通常會省略部分情節,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聯想空間,也為學生的寫作留出了擴寫的空白。課堂上,教師要巧妙地利用這些留白,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找準切入口對文章進行改寫和擴寫。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讓學生在寫作中增進了對文章的理解。但是,文章改寫和擴寫的切入點還需要學生自己去理解和體會,并通過小練筆將作者簡單帶過的詞句轉變為生動、鮮明、形象的章節。如,教學《詹天佑》的文章時,其中一句“消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文中的“轟動”用詞非常抽象。當時是怎樣的轟動場景呢?作者的這一留白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練筆切入口,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生動形象地描述“轟動”的場景。如,“街道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人們歡呼雀躍,都在高唱歌曲,慶祝的歌聲響徹天際”。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專家、學者選取的經典作品,這些文章的構思精巧、句式精美、布局嚴謹,是學生模仿、學習的好素材。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表現手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領悟語句的精妙后進行仿寫和創寫。長期的練習會讓學生對課文構思與詞語運用形成深刻的認知,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都得到提升。仿寫是對作者敘述方式的模仿,也是進行創寫的基礎。因此,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要有自己的構思,這樣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由于教材中都是構思精巧的范文,教師要以教材為資源,讓學生靈活掌握優美詞句的運用和表達,針對文章經典深刻的詞句、段落、篇章進行仿寫和遷移。此外,學生在模仿精美的語句時,也要注意對語言的創新,通過創寫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桂林山水》的閱讀教學中,作者通過排比修辭的方法,表達了漓江水的靜、清、綠。這段話不但優美經典,還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讓人極易產生美的感受。學生可以模仿:“校園的花兒真香啊,香得蜜蜂都醉了;校園花兒真艷啊,艷得像穿上了彩色衣服”。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與構思創新,就會自覺地運用到寫作中去,而學生在仿寫精美段落時,教師要通過整合遷移移引導學生對段落規律和表達方法進行理解分析。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情感豐富的課文,學生可以巧妙地借鑒其中的精彩點,作為練筆的素材。教師也要結合文章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運用想象力和優美的語言對文章進行“變寫”和續寫,從而使文章更具有觀賞性和趣味性。教材中有些文章出于相關情節的需要,通常會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其中的意境。教師就可以在閱讀教學時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寫作。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的內容時,文章結尾處寫到“孰為汝多知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孔子聽完這句話的感想,再組織學生進行練筆,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學生在閱讀與練筆的結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表達與接收的關系,學生的寫作表達是建立在閱讀的接收基礎上,學生只有加大閱讀量的積累,才能更好地進行寫作練筆。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關注“筆尖的智慧”,協調學生的閱讀量與練筆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