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市麥積區馬跑泉中心學校
1.教的軟件設計有余,學的軟件設計不足。在設計教學內容和課件時,有的音樂教師往往只顧及如何使用白板的某個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忽略了如何使學生更多、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設計課件時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其實質是“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教學舊模式在作怪。
2.為公開課而用白板。有的音樂教師平時不用白板,一等到公開課,才被迫制作課件、下載相關資料,運用白板教學以圖虛名。此類教師把運用白板的目的搞反了:白板不是給學校領導看的,而是為自己的教學效果服務的。
3.課件上奉行“拿來主義”。很多音樂教師把網絡上的課件直接拿來使用。每一份課件都是教師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學情教情設計的,因而具有特殊性、地域性、排他性。有的音樂教師為了省時直接“借用”別人的課件成果,有的則是盲目迷信名師、特級教師,認為他們的課件就是好,用在自己學生身上一定會點石成金,其結果這兩類教師的預期往往都會落空。
4.白板課件資料太多。有的音樂教師片面認為課件數量越多越好,這樣領導會認為自己備課扎實、白板技術嫻熟。殊不知,課件多了會讓學生一直處在看幻燈片或影視節目的狀態中,一節課基本上沒有怎么用自己的腦筋。如此一節課,能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嗎?
5.交互式電子白板自身還有缺陷。比如,它只有一支白板筆,如果需要同時請幾名學生上臺板演,就不能滿足需要。而且白板筆的書寫是感應式的,沒有粉筆的手感好,要像粉筆一樣寫出漂亮的字來,可能還有困難。
1.“以學定教、以學為主”。當前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因而在課件設計上要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為原則,在教學中要突出“促進學生發展”這條主線。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學習。教師在運用白板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的興趣,保持他們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地點、圈、勾畫,標示重點、展示學習成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當用則用,不用則棄。音樂教師要根據小學音樂課的特點,該用白板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則要忍痛割愛不用。如學習音樂理論和音樂家簡介時,白板的優勢似乎發揮不出來,那就少用,或者干脆不用。而學歌曲時,則用白板播放原唱者的視頻資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學生學歌不但快,而且能真正享受到音樂的美感,白板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實現了。
3.要根據現實教學情況設計課件。對于“拿來主義”教師,要讓其明白: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別人的課件不是不能用,而應根據自己的學情、教情進行篩選,選擇適合學生的、符合實際的課件,不符合的則堅決淘汰。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模式,自己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課件,這樣把借用和創造結合起來就能讓課件真正發揮好輔助音樂教學的作用。
4.課件資料的數量要因課而異。鑒于時間限制、學思結合的教學原則,一節課幻燈片的數量應保持在6-10張的范圍之內較好。當然了,如果幻燈片是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背景等內容為主的可以多做一些。此外小學音樂教師不可能只帶一個班的音樂課,還可以根據上課的實際情況對課件進行適當增減,做到與教學相得益彰。
5.傳統教學與白板技術相互補充。傳統的教學手段有其自身的優勢,師生之間是在面對面的過程中進行教與學,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很深遠的影響,這是現代教育技術較難實現的。現代教育設備能提供直觀、大量、豐富的信息,同時通過教學互動生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模式,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與學生長遠發展的目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