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 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實驗小學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會涉及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這也使得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產生了心理陰影,在正式開展體育教學時,如果教師忽略這一點,往往會使學生的恐懼心理加劇,從而使得體育課程教學質量明顯下降,進而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進度。因此,今后應該注意對小學生體育恐懼心理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明確相應的克服方法。
從當前小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參與情況來看,恐懼心理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情況下,恐懼心理的表現主要是指學生擔心受到某種傷害(可能是人格上、心理上或者身體上的傷害)而產生的一種現實反應。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存在恐懼心理時,會表現出失誤率高、焦慮、畏縮等狀態,并且自身活動能力也會明顯下降。具體來說,小學生的體育恐懼心理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自己弱項的時候,往往缺乏學習以及訓練的熱情,一旦遇到此類項目便會找出種種借口逃避或者請假;其次,當學生存在體育恐懼心理時,在進行相應的體育活動練習過程中會表現的缺乏主動性,由于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狀態的支配,再加上當前小學生的情感以及情緒表達較為直接,喜歡什么、厭惡什么都會通過較為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很少會對其進行演示[1]。當小學生對一項體育運動存在恐懼心理時,在學習以及練習這一運動項目時,會不由自主的向后退縮,害怕教師點到自己名字;最后,對于那些對某一項體育項目存在恐懼心理的學生來說,在完成這一項目的時候會表現出一些規律性、重復性的動作,但是這些動作大多是在被動狀態下完成的。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是這一時期的學生由于自身基因、鍛煉情況、體育興趣等等諸多層面的差異性,使得其在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一部分學生并不具備練習高強度、高危險性動作的條件。當學生自身身體條件無法滿足自己對于安全的心理需求時,便會導致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明顯下降,甚至會刻意逃避一些自己沒有把握的體育項目[2]。例如,一部分學生身體弱小、笨重肥胖、協調能力差等等,也正是因為上述情況的存在,使得學生在面對體育項目時,心里較為恐懼,擔心動作完成不好而產生危險,這也使得學生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膽怯、畏縮的念頭[3]。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其進行體育教學不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提升其心理素質。從現階段來看,一部分小學生的意志不夠堅定,在進行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對自我能力沒有清晰認知,并且在對待體育運動項目時,并沒有表現出自身實際能力,歸根結底,這些學生不能夠正確認知自我,總認為自身能力較弱、體能較差、運動技術水平低,但是加上很多學生不自信的表現,在面對困難時沒有選擇迎難而上,這也使得小問題逐漸演變成了大問題[4]。長期以往,意志較為薄弱的學生在面對自己沒有把握的體育項目時,會表現出一定恐懼心理,無法說服自己對這一項目產生興趣。
在對小學生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部分學校以及教師對當前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的認知較為有限,這也使得一些危險性較高、難度較高的體育項目經常出現在體育課程中,例如跳馬、引體向上等等。還有一些學校所應用的體育教學器械、運動場地存在混亂、老舊的現象,這也勢必會對小學生的日?;w育鍛煉產生一定不良影響,同時也可能會致使小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出現一些意外事故。因此,當體育運動項目的危險性或者難度過高時,會導致學生在鍛煉過程中處于戒備狀態,精神較為緊繃,這也使得學生的心理負擔明顯增加[5]。同時,學生在開展體育活動時,自身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受到了多重考驗,這就需要學生在具備相應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應該有相應的自信,但是很多學生無法克服對于高危險性以及高難度項目的心理障礙,這也使得其在體育項目訓練過程中會產生膽怯、恐懼的心理。
今后學校教師在為學生制定相應的體育課程時,應該逐一確定增強學生當前身體素質的方案,這就需要合理設定體育課程內容,著重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運動技巧。教師對當前的小學生應該有足夠的耐心,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制定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體育課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6]。毫無疑問,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與學生的個人運動習慣養成以及飲食習慣養成有直接關系,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設定體育課程各項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時,應該加深學生對當前體育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運動習慣,這也是幫助學生克服體育學習恐懼的關鍵途徑[7]。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想要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保證,學校以及教師方面必須對現有的教學環境進行優化,可以看出,體育課堂教學氛圍不佳已經成了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調整自我心態,營造相對輕松、活潑的課堂環境,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學生體育學習的心理壓力[8]。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從而培養其合作意識,這樣可以在體育課堂上營造團結友愛的課堂教學以及學習氛圍,這樣更加有利于提升小學生體育課程自主參與意識。教師還應該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轉變,要根據當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確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標準動作有具體認知,并且可以高水平的完成規定體育動作,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體育學習自信心,同時也消除了學生的體育項目恐懼心理。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這就需要教師以興趣作為入手點,推動學生養成自主學習體育項目的良好習慣,當學生在主觀意識上對體育課程學習產生興趣時,才能更為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進而不會感覺體育學習是一種負擔。同時,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課程中的新穎性以及趣味性元素,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能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從而喚起學生體育項目學習以及參與的熱情。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排球動作要點時,應該親自為學生展示重點動作,并且引導學生2人一組對動作進行演示,當確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規定動作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開展小組之間的競爭練習,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更為靈活的運用要點動作,從而不斷提升自身排球動作掌控能力[9]。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體育項目教學時,想要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更為理想,需要教師始終將學生的人身安全作為基礎前提,教師應該合理設定體育項目難度,通過難易結合的方式來促使學生可以自主投入到體育課程學習中。因此,教師應該定期對體育器材進行檢查,及時更換老舊的體育器械,降低體育鍛煉過程中因為器械原因而出現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并且,教師在對體育項目進行設定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到當前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及身體素質,正確對待教學難點,處理體育項目設定難易之間的關系,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的整體安排和理性。例如在進行足球、籃球等對抗性較強的體育項目教學時,教師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對重點動作進行分解,并且親自示范各個動作要點,使得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項目練習時可以獲得手把手的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更有安全感,在提升了學生體育鍛煉安全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克服了恐懼心理。
總而言之,從當前我國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恐懼心理,這也使得小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受到了較大阻力,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體育課程教學效果。因此,今后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應該對當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狀態有具體了解,從而設定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環節以及內容,這樣更加有利于激發當前小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興趣。并且,教師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克服當前體育學習恐懼心理,使得學生以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體育課程,始終保持良好的體育學習以及鍛煉心態,這也是促使教師體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的關鍵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