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莉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東實驗小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閱讀與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教師應思考如何將二者有效融合,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閱讀能幫助學生吸收知識,理解語言的內涵,寫作能促進學生情感的表達,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閱讀寫作結合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和寫作的時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部分教師缺乏更新教學觀念的意識,仍然運用落后的教學模式,以自己為主體,通過灌輸的教學方式傳授教學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學生知識積累的不扎實。而且,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很難有機會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外閱讀,知識素材儲備量少,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其次,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方式。許多教師將學生的閱讀內容局限在了課本中,導致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缺乏創新意識,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不利于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發展。最后,有些教師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教學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無法將生活素材運用到寫作聯系中,導致教學課堂封閉、死板,不利于小學“閱讀與寫作”高效課堂的構建。
2.1 激發閱讀興趣,積累寫作素材。如果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即使學生掌握了良好的寫作方法也無法提高作文質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本編排的都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文章,課文形式和題材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但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真正讀懂課文,無法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自然也就積累不了優秀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應遵循新課改的要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機會,加強學生的閱讀感悟,才能使學生靈活運用閱讀知識。例如在《朱德的扁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入教學內容,如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最后引導學生猜出謎底是扁擔,接著為學生出示扁擔的圖片,向學生介紹扁擔的用途,引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之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總結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事,讓學生與組員說一說自己對課文的見解,以此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朱德與戰士們同感工具的高尚品質和戰士們對朱德的敬愛之情。這樣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在之后的寫作中靈活運用課文案例,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
2.2 提供寫作機會,體現閱讀成果。閱讀能幫助學生吸收知識,寫作能使學生傾吐想法和情感,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寫作能夠體現學生的閱讀成果,在寫作中體會到閱讀的價值和樂趣,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個性化閱讀或創造性閱讀,不過多干預學生的閱讀過程,而是通過寫作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情況,鍛煉學生的思考和創作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能力的機會。而且在寫作教學中,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思維方式,通過交流探討深化學生對閱讀的理解,使學生真正走入課文中與作者交流,有利于閱讀與寫作高效課堂的構建。以《中彩那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體會父親和“我”不同的心理,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這樣才能構建個性化閱讀課堂,使學生理解到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在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三百字的讀后感,寫出自己在本節課中學到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用筆記錄的習慣,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2.3 組織探索學習,拓展學生視野。在小學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探索式的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審美品位,在寫作中加工閱讀內容,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山中訪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作者拜訪了哪些山中的好友,用怎樣的寫作方式呈現了這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能自覺思考作者的寫作方式,學習寫景狀物的技巧,靈活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等方式表達情感,能夠在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有利于小學閱讀與寫作高效課堂的構建。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想要構建高效課堂必須要將二者結合,發揮二者的促進作用,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中深化閱讀理解,在探究活動中拓展視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