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江蘇省連云港市解放路小學,江蘇連云港 222000)
項目學習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新型學習模式,主要是對復雜、真實問題進行探究,并對項目作品進行精心設計、對項目任務進行規劃和實施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在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圍繞項目組織開展學習活動,體驗、感悟、論證、探究。學生通過制定項目、參與項目、評價項目,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包括項目準備、項目實施、項目延展三大板塊。下面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一課為例,探討小學語文課堂項目導學實踐。
依據教材與學情,筆者具體設置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通過互助學習掌握難讀或者難懂的字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驗歌謠、童謠的節奏感和韻律美;(3)感受母愛,理解“長歌謠”“和風”“芳香”等特殊詞句的妙用;(4)搜集本地的童謠、歌謠,啟蒙詩情,激發對民間文學的熱愛。基于以上教學目標,筆者對課程教材進行了內容梳理,初步預設以下關于《月光啟蒙》的項目菜單:(1)字詞專項研究;(2)賞讀項目研究;(3)問題導學項目;(4)歌謠項目研究;(5)賞析創作項目。
在確立研讀《月光啟蒙》總項目的基礎上,筆者借助網絡展示初設的五個子項目,并通過在線討論和研究,讓學生自主補充了兩個項目,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學習項目自動生成七個項目學習小組,提出本組共性項目。項目學習的設計應該具有系統性、易理解性、易操作性。所以在本課教學中,筆者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在理解“月光啟蒙意蘊”的總項目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把項目劃分為7 個子項目。在此過程中,學生自選項目菜單,自由組合項目組。項目導學準備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組成了多個學習共同
體,并根據項目展開合作學習。筆者在這個過程中概述了項目活動的要求及成果形式,同時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等認知工具對項目知識、活動步驟,以及完成項目計劃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進行分析。在制訂項目總計劃時,筆者明確提出了各階段的任務要求、成果形式及完成時間。各項目小組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協作分工,制訂出符合本組實際情況的項目計劃。以《月光啟蒙》字詞項目為例,項目小組成員可以擬定項目計劃書,并以項目成員、項目目標、項目準備、項目分工、項目成果和項目反思等步驟列出項目導學單。
課堂項目教學的首要環節要求學生在前置預學的基礎上,根據本組的項目內容,用幾句話概述本組項目目標、項目計劃及實施安排,為其他組做示范,互相啟發,互學互用[1]。
在項目計劃闡述完后,各小組內部正式進入合作探究階段。在此階段,每位成員帶著項目任務進入角色,有著強烈的目標意識和主體能動性,在彼此的互助中反復質疑、求證、堅持、達成。在這一階段,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媒體形式的探究學習資源,并根據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反饋和表現對其進行了輔導與幫助。此外,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筆者還根據收集的形成評價的資料和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了項目式學習的進度與任務,使整個課堂在項目探究的過程中師生共進、和諧自由、樂探收獲。
小組成員經過共同準備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精心制作的匯報PPT 為主線,向全班匯報本組的活動計劃、合作情況及項目成果等。在匯報時,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與投影設備將小組的學習成果全方位地展示出來,而不僅僅局限于口頭陳述這一種形式。在各種學科技能的支持下,項目學習的成果展示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如口頭互動匯報、情景劇、設計表格、繪畫、多媒體展示等。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等多種綜合學習行為對學科知識進行了建構與整合,成功完成了項目任務,并把結果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了匯報,進而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問題解決能力及批判性思維等21世紀需要的多種能力的提升。
在此環節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多維度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及小組自評。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專家等多元主體對學生的項目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在項目反思這一環節中,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利用合作評價表、成果評價表等工具對在項目學習中的自身表現、小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教師在整理和評價結果的過程中,要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總結與反思,并讓學生對項目學習進行自我總結和小組總結,最后形成針對學生不同能力發展與學習成效的個性化項目學習評價結果。教師再根據評價結果幫助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
以《月光啟蒙》例,筆者設計的評價體系包括自我評價(本次項目實施的收獲與不足)、組內評價(組員合作的經驗總結與反思,互助提升)、組際評價(學習組際的成功做法,提出合理建議)和教師評價(各項目組準備、實施、延展三大模塊體系間的改進深化)。
課外延展項目具有時空性、空間性,可展示的空間更廣闊。教師是有方法的引領者,擁有彈性空間,能夠為學生搭建創造性的活動平臺。展示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個性得以張揚,還能夠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生命成長的關注。在這一過程中,師生共進。教師是有思想的助學者,童心充盈。項目作品可以采取研究報告、圖片、PPT、戲劇表演、實物模型等多元形式進行展示。學習小組可以通過成果展示來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
“互通、共享、整合、開放”是項目導學的四大特征。項目導學應用到小學基礎學科教學中具有前瞻性。項目學習的研究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拓展了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具有原創性,探索深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獲得,深化了樂學能學的價值認識;具有實用性,創設了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實踐新范式,形成了導學評價標準;具有推廣性,改變了學習方式,提供了區域性參考,發揮了輻射作用。本文只闡釋了其中的課堂短時項目導學實踐。今后,筆者還將對語文校內學期綜合項目導學做進一步的研究,進而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層推進,使教育教學理念得到及時更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