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錦河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雅居樂小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學科更側重于學生藝術修養,藝術品性,禮貌與內在修養的培養。得到了好的語文教育,才可謂成為一個有禮貌,有教養,有道德的人。而閱讀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過大量的廣泛的閱讀,涉獵到古今中外各個門類,才能切實提高表達能力,詞匯量并擴大知識面。所以學會如何閱讀,對學生性格的完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無法養成沉浸閱讀的習慣,而這也是當代中小學生及當代年輕人存在的普遍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功能極為廣泛,網絡上的內容也紛繁復雜,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未能培養出良好的自制力,所以過早的讓孩子們接觸網絡,會是他們沉迷于手機游戲、網游等娛樂方式,必然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來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尤為重要,這不僅能要求他們專注,還能使他們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所謂探究,即為探索和研究,這要求學生具備很好的理解力,推斷力和專注力。那么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這種能力。
2.1 大量閱讀,廣泛涉獵以提高理解力和共情力。小學時期使塑造一個孩子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除了家長老師的諄諄誘導以外,更是需要培養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愛,那么在課余時間,收起他們的手機平板,給他們一本本的書籍,用《三國演義》代替“王者榮耀”,用《十萬個為什么》代替“開心消消樂》”,用《呼嘯山莊》代替“QQ農場”,我認為這才是科技時代,新課標改革后的時代,真正應該引用并導入的。通過閱讀,使他們明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一種怎樣的自我犧牲精神和怎樣強大熱烈的家國情懷;通過閱讀,使他們明白何為美好,何為“銅雀春深鎖二喬”,通過閱讀,使他們明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道理。廣泛涉獵大量的閱讀之后,學生們便會培養出理解力和共情力,他們才知道為何陶淵明獨愛菊,為何呼嘯山莊的以“希刺克厲夫死了。死后被埋在凱瑟琳的墓旁。”為結局。
2.2 注重對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們完成對國學經典人間詞話的誦讀鑒賞后,作為老師,我們要開始著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所謂表達,不僅僅為話術,更重要的是落在筆頭上,所以我會要求學生每兩周誦讀一本經典,并寫一篇讀后感,每周上交一篇周記。要想使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是必經之路。這樣學生在了解中外文化的同時,也會對寫文章,做學問,為人處世有一個更深的思考,對意境的“意”有更深層次的體會。這種體會,即是我們所要讓學生養成的探究能力。那么為了更加直觀的看出每名學生的現有水平如何,今后應該怎么樣的教導,正所謂因材施教,我會要求學生在讀完語文課本當中的選段后,抒發感想和自己的領悟。另外我還會布置針對于文章選段的思考題,留給學生們課后思考,再回來的時候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做一個展示,更像是一種展示作業的形式,只是并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以一個認真的態度對待就好,就可以培養出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們對于名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賞析時,要讓同學們提前預習,提前翻譯好再回到課堂上來。這樣使學生們有一個整體構思和對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調都有一個大致額把握。
2.3 總結歸納,尋找其中的規律。在探究題做的多了以后,就會掌握其中的規律。比如,在回答探究題的時候,要讓學生注重“外,內,形”三個方面,“外”即表面看到的現象,一般為事實。“內”即用自己的內心情感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有時是寫實地描寫環境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抱負。而“形”就是整篇文章塑造的人物性格品質。其次我們還要注意作者表達時的描寫手法,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等五大描寫手法,有時加以環境描寫,可以是自然環境的描寫,也可以是社會環境的描寫,一般想要突出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探究能力的策略,在小學教育,人才培養的啟蒙階段就至關重要。完善對理解力、共情力、表達力、總結規律能力的培養會讓學生們更好的探究,不僅激發其學習興趣,也有助于之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