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蓮 山丹縣清泉鎮北灘小學
“學困生”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解決“學困生”的問題,只有診測清楚他們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筆者轉化學困生的一些實踐。
新生入學后教師應立即進行入學教育,摸清學生的基本狀況,建立動態管理檔案,將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錄入檔案。信息包括家庭背景、成員構成(是否單親)、家長素養(職業、學歷、經歷)、學生個性、愛好、特長、心理健康、身體健康、飲食、習慣、交友及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班主任要及時將這些情況與課任教師分享,理性分析學生情況,課任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地轉化策略,用科學的手段,用愛的力量,從不同的角度轉化學困生,使其盡快回歸到正常的學習中來。
對信息采集中發現的問題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聯系家長、同學、各學科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疏導,迅速理清學生存在的各種不健康的因素,消除學生滋生“疾病”的溫床。使所有學生一開始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課任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推行有針對性、靈活多樣的教法,通過問題設置、作業布置、課內互動、課堂評價、課外輔導等方面,不斷提升學生記憶、理解、創新的能力。同時堅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真心幫助問題學生,用無私的愛感動學生,使其親其師,信其道。
隨著學習深入,課程難度、容量增大,作業量加重,學生的負擔加重,影響了學生深入持久的發展。部分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就有可能掉隊,教師要及時發現、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1.教師要有統一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要有規劃、有指標、有措施、有方案。學校要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文藝輔導員等,樹立以生為本,全面育人的觀念,因材施教,不讓一個學生落下。既要培優,又要補差,抓兩頭,促中間,讓功底好的學生馳騁學海;讓學習困難、個性鮮明、旁技突出的孩子的學生參與各種特長班、藝術團隊的培訓,著力發展手工、勞技、音體美特長,使他們學有所長,學有所獲,健康成長。
2.開啟孩子的心靈,燃起希望的火花,構筑情感世界。教師通過對周邊生活中戰勝挫折,立志成才的典型人物故事的講述,增強孩子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激發孩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自卑是孩子最大的心敵,自卑使他們自暴自棄,封閉了心靈。因此,激活孩子善良、蘊藏智慧的心靈就需要一劑良藥,當他們的心靈被再次溫暖后,情感有了歸依,就能再次樹立信心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轉化的目的。
3.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學困生并不是方方面面都落后,他們可能是灌籃高手、栽花能手、騎車有特技,他們在許多領域擁有比其他同學更大的能量。班主任要在班級和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中創造機會來展示他們的天賦,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提升其自信心,使其堅信“我能行”。教師要依據孩子們的表現適時地作出恰當的評價,揚長避短,凸顯閃光點,把成功內化成學習的動力,挖掘學困生蘊藏的潛能。
4.要有循序漸進的跟進措施。轉化學困生不能急功近利,要從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教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每一位學困生,讓學生懂得感恩,讓學生心動起來,行動起來。學生轉化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取得一點點成績和進步,要給予獎勵肯定,同時要確定和落實下一步的目標,讓孩子天天有事做,事事有結果,實行教與學無縫對接。
5.承擔責任,做自己的主人,找回自信。給學生創造機會,獨立完成某件事,如,做小組長、值日班長、清潔組長、路隊長、圖書管理員、班級新聞發言人等,主持班級臨時工作,在當好自己主人的同時服務好別人。目的是在實踐中約束自己,積累經驗,發揮特長,貢獻智慧。重新塑造性格,使心理殷實,精神生活“富”起來,從而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
學校、家庭對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只有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進學困生的轉化。教師要定期對學生的表現和成果進行檢查評定,隨時補充和完善學生檔案,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聯系家長,增進交流互信,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在不斷鞏固中提升學困生的能力水平。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與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要多措并舉,實現眾人育苗,促使其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