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 酒泉市西大街小學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與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要學好數學,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從數學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來看,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可見,要轉化數學學困生,就必須重視數學學困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這一特性決定了要透徹理解數學知識,就必須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事實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正是利用邏輯思維對事物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過程。因此,不管學生處于哪個層次,要學好數學,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行不通的。而數學學困生數學基礎知識有限、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更為突出。加之教師沒有認識到培養學困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使得這些學生在學習時由于邏輯思維能力的缺乏,往往選擇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導致問題思考不深入、知識理解不透徹、思想方法領悟不到位。同時,邏輯思維也是借助數學或者是數學語言進行的思維,再加上數學語言本身又比較抽象,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學困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的難度。可見,培養數學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多指導數學學困生,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邏輯推理、方法分析,促使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提高。
1.教給數學學困生正確的綜合與分析技巧。綜合技巧指聯系知識點的各個組成部分,從整體入手分析每個知識點的本質;分析技巧主要指教師將某個大的知識點分成幾個小的知識點,從而研究小知識點的本質與結構。綜合與分析是邏輯思維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要教給數學學困生正確的綜合與分析技巧。以教學“認識5”一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數學學困生將5個小圓球放到2個碗中,這時可以有4種分法:(1,4)(4,1)(2,3)(3,2),如此數學學困生也就很容易掌握并理解這個知識點的多種分法問題,這也是分析技巧。反之則是綜合技巧。當數學學困生熟練掌握了這一方法后,一看到數字“5”,就馬上能夠想到:“5”可以分為5個1,5個1也能組成“5”。這一過程不僅是數學學困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的過程。
2.教給數學學困生比較與分類的技巧。比較與分類技巧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運用比較多的一種思維方法,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最早接觸的思維方法,因此,掌握比較與分類的技巧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學“同樣多”這一概念時,就可以出示數量不同的物體,將數量多的物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和數量少的物體一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多出來的部分。通過比較,學生掌握了“同樣多”的概念,為后續減法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3.教給數學學困生抽象與概括的技巧。抽象技巧主要指的是從客觀事物中剔除一些非本質性的屬性,并抽離出事物的共同屬性以及本質屬性的思維技巧,簡單來說就是將同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綜合成一個整體。以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出示幾道1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題目,讓學生用手中的小木棒計算出結果。之后,從這些題目的解決方法中概括出“湊十法”的計算規律。如此,學生在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也就能靈活地運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從而加快了解題速度。當學生掌握了“湊十法”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湊十法”試著解決一些“20以內加法的運算”。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最后自己得出“湊十法”的計算規律,就是抽象與概括的過程。之后,鼓勵學生利用“湊十法”嘗試著解決一些“20以內加法的運算”,就是比較、分析的過程。這樣教學,學生對知識理解深刻、記憶牢固,最主要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
總之,學困生是班級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要實現“整體提高”的目標,教師就要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尤其要關注數學學困生。由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概括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特殊性。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培養數學學困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多種方式方法,使得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