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久玉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實驗小學 安徽 淮南 232000)
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可以看出,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教學,既是小學生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新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程應當把教學的目光放長遠,不要局限在考試成績提升這些蠅頭小利之中。樹立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為小學生未來的長久學習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正確方向”。由此可見,核心素養下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重要性。
而且,運算能力是低年級小學生進行更深入數學探索學習的前提保證,也是小學階段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種數學學習能力,更是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運用更多樣化的教學途徑來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才是推動小學數學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有效途徑。
首先,小學數學課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在教學中確實存在過分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問題,也確實忽略了對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教學,從而導致了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下降的問題。
其次,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運算能力的培養教學時,沒有引導學生將數學運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導致小學生雖然會進行數學運算,但卻不會用數學運算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最后,在目前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凸顯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導致運用的教學手法和教學內容,逐漸與學生實際所需偏離,從而造成了教學效率持續下降的問題,也給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造成了不利阻礙。
3.1 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核心素養下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轉變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圍繞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保障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用“50+40=?”這道計算題為例。引導學生通過“5+4=9,在9的后面加上50和40的0,即50+40=90”。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快速計算100以內的整數加法,傳授給學生更加高效的、便捷的數學運算技巧,完善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方式,進而有效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3.2 豐富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放到小學低年級數學運算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基于豐富自身教學手法的基礎上,有效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運算學習興趣,從而開展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教學,保障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低年級小學生的長久學習發展而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一道“35+42×7”的混合運算題,結合實際生活,轉化為一道數學應用題。“小明和七名同學一同去植物園摘蘋果,小明一個人摘了35個蘋果,其余七名同學每人都摘了42個蘋果,請問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將數學運算題目與實際生活中的事物相聯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3.3 拓展教學思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除了要保證學生數學公式的運用正確,計算答題的準確率高和運算技巧的熟練掌握之外。還要在原有的教學方式上拓展思維,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小學生今后長久的數學學習發展而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當先帶領學生明白在有余數的除法運算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盡可能地將運算轉變為具象化的事物。像“7÷3=?余數是幾?”就可以轉變成“兩塊蛋糕裝一個盒子,一共有15塊蛋糕,請問一共可以裝幾個盒子?會剩下幾塊蛋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運算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為學生未來長久學習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