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存莉
(甘肅省榆中縣孫家灣小學 甘肅 榆中 730100)
柔性管理是一種生產體制,以柔性管理理論為基礎的與柔性生產系統所采取的組織形式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和生產手段兩者的統一,其內涵在于“對人們心里和行為規律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相對柔和的管理方式,使人們心悅誠服的被管理這是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在潛移默化中將組織意識變為人們自覺行動的一種管理形式。”
對于班主任而言,將柔性管理運用到小學生課堂的管理上要抓住柔性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班主任要在管理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意愿,同時要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情感需要,在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尚小就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自由,班主任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學生,還要將學生跟自己放在同一位置上,像傳統教學中“舊式師生關系”要學會取其精華,不可以有“高人一等”的思想將自己放在一個“上位”的位置,動不動就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或者“擺架子”,學生稍有不順自己心意就拿出“請家長”來威脅學生,這些“舊式思想”與我們的柔性管理恰好相悖。柔性管理的實質班主任一定要明白是尊重、理解和寬容,這就要求班主任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要了解、尊重和關心體貼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與學生溝通的態度,要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2.1 運用游戲教學加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游戲教學法在教學課堂上可以用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教學法也是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特別是針對像小學生這樣的受教群體,柔性管理的課堂上運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這種先進和人性化的教學理念有效的幫助學生很快的走進教師的教學課堂內容中,也更加有助于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
2.2 運用生本理念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柔性管理一定要“以人為本”,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推進,教學中提倡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課堂。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注重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以及民主管理,不能單純的依靠“教師身份”或者“教師權威”對學生進行管理,更多的要讓學生內心深處的內在潛力被激發,并在被管理的過程中產生主動性和創造精神,這是班主任柔性管理應該得到的結果,也是此次實施柔性管理的目的。很多教師在管理過程中更多的還是依靠傳統管理留下來的經驗,例如“保姆式管理”、“警察式管理”或者“裁判式管理”,這三種管理模式是傳統課堂管理經常會出現的,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相對應的學生的思維也與時俱進,傳統的管理模式如果不加改變延用到現代學生的身上,產生的效果恐怕不太會盡如人意,甚至有可能會物極必反造成學生一系列“不良反應”。而我們的柔性管理中根據現代學生獨立意識的覺醒以及自主意識的確立,我們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管理模式,要以人為本,畢竟在這場班級管理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而在這種模式的管理下也更有利于自主、自律以及學生參與意識的增強。
2.3 運用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他們接受知識的水平也不一樣,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適合每個學生的管理方式。在這里我們依然要拿出傳統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既存在強制性發號施令又有保姆式的看管,這種模式長期試用在學生身上既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負擔”又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事必躬親任勞任怨到頭來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也給學生的成長增加了很多不利的因素,所以我們要對其傳統管理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我們的柔性管理則恰恰相反,學會對學生“放手”,讓他們大膽干,給他們一定的權力,讓他們學會自主、自理以及自制的能力。我們要承認并且尊重認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教育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只有真正的參與這個過程才能將自身自我管理能力真正發展起來。《學會生存》中也提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
班主任管理班級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在管理工作中運用柔性管理模式,需要班主任深入到學生內心,了解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對他們進行細致觀察,抓準學生的思想脈搏,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育,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生思想的進步不斷改進自己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