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
【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揭疾病中應用阿托伐他汀的臨床效果。方法:利用隨機分組研究法對我院在2018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其中對比組患者(n=25)行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n=25)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對比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02%高于對比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56%,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好于對比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疾病中應用阿托伐他汀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血氣指標恢復穩定,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使用。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 法舒地爾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有著漸進性的特點,長期肺組織以及肺動脈血管慢性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和炎性病變均可能會導致肺組織結構重塑和肺動脈高壓,以此引發患者右心室擴張、肥大和心力衰竭。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生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以往常規的擴血管的藥物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臨床效果較差,但是如若加大劑量會導致患者出現機體循環血管擴張,患者容易出現血壓下降或冠動脈供血不足。為了能夠找尋一種治療該疾病的優質方案,本文對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疾病中應用阿托伐他汀的臨床效果進行詳細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利用隨機分組研究法對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每組患者均25人。對比組患者行常規治療,該組共有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共有11人,年齡范圍在60-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62±1.55)歲;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該組共有男性患者12人,女性患者共有13人,年齡范圍在60-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37±1.64)歲。
注: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嚴重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排除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在本院檢查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符合《美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治指南》右心衰竭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行常規治療,患者人院后醫護人員對患者行常規治療,包括吸氧治療、祛痰治療和利尿治療等,調整患者機體酸堿平衡,糾正患者水電解質,對患者靜脈注射法舒地爾(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56),用法用量:一日2-3次,每次30mg,以適量的電解質液稀釋后靜脈點滴,每次需30分鐘。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用法用量:起始劑量為10mg,每日一次隨后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適當調整藥劑使用量,本品最大劑量為每天一次80mg。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分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血氣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極大緩解,且血氣指標明顯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且血氣指標無明顯改善現象),總有效率=總人數-無效人數/總人數*100%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主要從前PaO2、PaCO2,SaO2三項指標分析。
1.4 數據處理
本次實驗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其中使用西注S)進行計量資料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對比,結果用t檢驗;用[n(%)]進行計數資料兩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對比,結果用X2檢驗,如數據差異明顯,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92%高于對比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56%,X2=8.4200,P=0.0037<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好于對比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肺組織結構和肺組織異常所形成的低氧血癥、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動脈高壓形成的一系列病變,最終造成患者出現右心室增大和右心衰竭,臨床中治療該疾病的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阿伐他汀類有著明顯的降脂作用和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理作用,同時該藥物還能夠有效控制炎癥因子過度激活,對血管內皮功能起到平衡作用,可減輕和逆轉肺高壓。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用藥后總治療有效率92%高于對比組的56%,血氣指標好于對比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疾病中應用阿托伐他汀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接受治療后心功能得到極大改善,且患者血氣指標恢復穩定,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