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燕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高職院校生源將呈現多樣化,對于多元化的生源群體,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探索“私人定制”化的分層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未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
分層教學是一種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根據學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技能水平和潛力傾向,將學生分成幾組不同的群體,分別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項目任務,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選取不同的考核標準,做到因材施教,弱化不同生源類型的學習動機和認知能力的差異性[1-3]。分層教學于20世紀初最初起于美國,它將“小班化”教學,“主體教育”、“賞識教育”融入到分層教學模式中,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1]。自20世紀80年代,分層教學概念引入我國,國內各大院校積極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研究并將其應用到課程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較多成功的案例,如2000年-2005年間沈陽市8所職業學校進行了英語分層教學實驗,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提高了教學質量[4]。國內外學者對分層教學模式都進行了深入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尤其是以英語課程教學研究成果較多[1,5-7]。
本次擴招生源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應屆學生,同時涉及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下崗職工等。由于生源結構的調整,生源呈現多元化,各類生源的基礎理論知識參差不齊;同時他們對于接受高職教育學習的需求和目的也不同。通過教師訪談、學生調查問卷方式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目的和學習內容需求進行分析。
根據不同類別生源的情況及其需求合理構建分層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①考慮生源的差異性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及目標
基于不同的生源類型、專業知識基礎和崗位技能,制定不同生源層次的課程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等,并基于不同類別生源差異化,設計出既能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同時滿足不同生源教育需求的課程教學內容。
②按照不同生源類型執行分層教學組織形式
分層教學模式最廣泛應用為班內分層和班際分層兩種形式。據不同生源的文化水平、綜合素質、年齡、學習習慣、學習動機等情況,合理選擇分層形式,根據不同層次,執行因材施教,采用適合不同類型生源的授課方式、考核方式等。同時,因地制宜選擇教學組織場所。在學習者身份多樣化推動下,教學場所除了在學校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同時要考慮企業培訓、頂崗實習等。不同類別學生的實踐課程學習也不再是統一時間進入實訓中心或企業,根據各類別的特點合理安排進行。
③引入信息化工具,打造多元化教學方式
有些生源群體由于一些復雜的社會關系,可能無法完成全日制的在校學習,面對不同生源群體建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線上和線下結合,運用好理實一體教學、項目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工作情境演練等方式,推廣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
建立詳細的教學文件,按部就班地實施分層教學模式,以學生掌握的職業技能為最基本的考核標準。根據不同生源類別,細化評價指標。同時,引進網絡平臺的大數據,側重于過程性評價,更直觀地、公平地、準確地顯示出該學生在學習期間所獲得的提高,弱化終結性評價。
根據以上內容,多樣化生源分層教學模式構建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多樣化生源分層教學模式構建流程
結語:在百萬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生源除了應屆高考生之外,還增加了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群體等。考慮生源多樣化條件下,由于學習者的基礎和本身社會關系具有較大差異,宜因材施教。從課程教學內容及目標、教學組織形式和信息化工具應用等方面探討了多樣化生源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分層教學模式將會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未來應根據學校現有的教學實際情況和條件,構建合適的多樣化生源分層教學模式并應用于教學中,在實踐中檢驗其效果,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