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燁
摘 要:根據新課標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將學生已經具有的學習經驗以及認知發展水平作為基礎,針對全體學生采用因材施教以及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高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來說,不僅需要對新課程目標進行落實,也有必要積極對教學中所應用的理念和手段進行更新。所以在本文中,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高段概念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課堂教學;有效方法
對于小學高段數學教學工作來說,其本質在于對教材課標進行研究,但是對陳舊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以及對落后的教學手段進行完善更加重要,由此可見,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的更新為促使小學高段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礎。
一、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對學生學習有利的教學環境,讓小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思維。通過情境教學,引導學生進入數學知識學習中,開展新知識的學習,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數學的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在具體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有許多方法和創設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促使情境教學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位置”這一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即可使用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位置”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位置”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可以形象、直觀的感受“位置”,進而引導學生對“位置”這部分知識進行了解,并明確位置的概念以及如何表述位置,通過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利用情境創設,讓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概念的重要性[1]。再如對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中“位置與方向(二)”這一知識點進行學習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情境的創設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適宜的情境中,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探究,對物體的位置和方向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一個位置圖,讓學生對上面的位置之間的關系進行數學語言表述,并分別提問位于教室不同位置的學生,所看到的位置和方向是什么物體,由此,學生即能夠意識到,從不同的觀察,所得到的位置與方向的表述方式也有所差異,物體所呈現出的位置各不相同。然后,再讓學生根據某一建筑為中心,進行描述活動,如:以學校為中心,表述自己的家、超市、郵局、電影院、游樂場等地在學校的什么方向上,并且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并寫下來。最后,展示出這些建筑的精準位置圖片,這是課前教師精心準備好的,以培養學生的位置與方向意識,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小組合作教學法
根據新課標內容,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倡生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從而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探究活動,有效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學習、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學習,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構建集體意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在對小組合作任務進行布置之前,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將學生劃分成為若干小組,每組4到6名學生,4到6人一組,既可以保障每一名學生具有明確的分工、以及探究的內容,更可以提高學生的小組意識,約束小組行為,促使小組實力更均衡,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效率得到提升[2]。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教學法,學生分成4到6人一組,并充分準備“數與形”相關的材料和工具。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像這樣一直加下去和會是多少”的核心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充分經歷、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并觸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多樣性的呈現學生的探究結果,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理解基礎概念,掌握統計方法和技巧,從而促使學生可以充分掌握這一知識點,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三、分層教學法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踐體驗,在數學學習、知識接受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上,會出現許多明顯的差異。為了更好的實現概念課堂教學的構建,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些差異,通過觀察學生,分析學情,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差異,通過運用分層教學法,讓學生的個性、能力、優勢等得到發展,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知識點,理解數學概念等等。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個體差異性進行充分的尊重,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應用分層教學法,以保障教學過程能夠真正的面向學生整體。教師首先應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也就是以三維教學目標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不同難度的目標進行分別設置。
例如五年級上冊《兩位數乘多位數小數》教學中,根據學生差異性大,老師們就“積的近似數”這一概念教學進行討論,確定如下教學步驟①準確計算兩個因數的積;②確定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同時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③找到其它部分中最高的數位進行“四舍五入”;④檢驗看是不是符合題目的要求,用“≈”表示大約是多少。步驟清晰明了,學生易于掌握。但是,當計算步驟較多時,學生的錯誤率直線上升,究其原因,教師發現①學生顧此失彼,考慮到這個知識點就忘記另一個知識點;②學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未達到相應的學段水平。因此,分成教學找準學生的知識起點,打通知識鏈條,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部分。并且,通過分層教學法的順利開展與落實,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積極的、高效的投入到學習和探索當中去,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3]、促進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有效落實分層教學打造高效數學課堂。與此同時,在開展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同樣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對練習題進行設置,有利于提升每一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成就感,也就能夠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結束語
根據上文可以了解到,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進行實踐探索和創新,對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應用,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改善,最終有效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立軍.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情景創設方法[J].考試周刊,2020,(37):77-78.
[2] 曾曉霞.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20,(43):53-54.
[3] 陳明雅.探究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