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愛梅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到,即便是高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也不扎實,能力的高低決定于其基礎的強弱,所以若想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首先就需要老師講述基本概念,鞏固學生基礎;在學了解相關知識之后,結合相關例題,講述解題思路;老師還需要實行課堂檢測,錯誤分析匯總同時根據學情進行分層教學。本文就此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解決問題;提升策略
一、結合生活講述問題,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在進行高年級數學學習時,學生往往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相關知識不夠了解,所以若想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需要老師在教學時講述相關內容,并基于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提供相應的便利,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老師在教授《比例》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體育鍛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老師打算買一個籃球和足球,總共價格是140元,足球與籃球價格比為4:3,問足球價格是多少?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關于比例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對比例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隨后在老師講述完相關的知識后,學生根據老師的例題進行計算:140/(3+4)*4,,經過計算我們最終得到結果,足球的價格是80元,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稱贊,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思考相關的例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闊相關的思路,比如學生提出,一個三角形三個角之比為1:2:2,求解相關的角度,以及三角形類型。學生通過講解,由于有兩個角比例相同,那么是等腰三角形,知曉內角和,可以得出最終答案,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二、利用綜合型的例題,鍛煉學生整合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需要以相關題目為手段,直觀的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檢測,所以在進行高年級數學教學時,老師應該適當結合相關的例題,講述相應的解題思路。但是在進行相關例題的展示時,老師也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所以老師設置的相關例題可以是較為綜合的例題,以便達到鍛煉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便利。
例如老師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設置以下的例題,比如一個長方體,所有的棱長之和為160,長、寬、高三者之比為3:3:2,那么這個長方體是什么形狀,相應的體積又是多少?老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大家知道這道題考察了什么嗎?學生回答:比例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考察了長方體體積公式以及相關定義,學生經過觀察,長和寬比例相同,地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隨后經過計算得出,長方體有棱長12條,那么長寬高一個組合的和就是160/4=40,再根據比例得出一份為5,長寬高各為15,15,10,再根據體積公式可以得到,體積為2250,經過學生對思路的整理,老師對學生進行稱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將相關的長方體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力。
三、實行課堂檢測,錯誤分析匯總
學生的自制能力相對較弱,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課堂檢測的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并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對學生的考題錯誤進行分析匯總,并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精準性幫扶教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記錄,便于學生理解。
例如老師在教授《圓》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設置有關圓的應用題,例如一個直徑為40米的花壇,其面積是多少,若2米種植一盆花,可以種植多少?有些學生在計算時出現了一些列的錯誤,比如有些學生對于圓的面積公式或者周長公式不了解,所以有些學生在第一個問題上花費了很長時間,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在教學時應該對學生的基礎加以鞏固,告訴學生圓的面積公式是πr2,2r=d,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面積為1256m2,周長是直徑與π的乘積,我們可以得到周長最終等于125.6米,但是通過這道題我們發現錯誤最多的是在最后,若2米種植一盆花,可以種植多少?許多學生采用了四舍五入,老師可以講述去尾法和進一法,使學生全面了解相關知識,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提供一定的便利。
四、實行層次劃分,提高整體能力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老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人喜好各不相同,所以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實行簡單的分層教學,并且實行階段性流動分層,設立相關的學習目標,在學生打成教學目標之后,讓學生進入下一層次,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便于提升學生整體實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老師在教授小學數學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相關表現,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進行相關層次的劃分,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老師應該以鍛煉學生計算能力以及對題意的理解能力為基礎,比如可以設置相關的題目一根繩子長1米,用去一半,又用去一半,還剩多少?學生經過相關的思考,最終得到答案,還有米;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較為綜合的題目,幫助學生突破他們瓶頸,例如老師可以設置相關問題:一個人重72公斤,人血液重量大概是人體,水占人體70%,那么血液中含有多少水分,學生經過計算得出4.2公斤;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通過及時與學生制定計劃穩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由于數學知識零散,學生整合能力有限,所以若想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首先就需要老師講述結合生活講述問題,增強學生理解能力;了解相關知識之后,結合相關例題,講述解題思路;老師還需要實行課堂檢測,錯誤分析匯總;同時老師還應該根據學情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為接下來的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 崔景濤.試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21.
[2] 張文,高玉柏.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與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05(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