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芳 張 玲 石 鳳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22)
高等教育培養階段開展畢業論文寫作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確定科學合理又便于后期寫作的高質量選題,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本校國際教育學院2016—2018屆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學位論文選題特點,歸納梳理這期間該專業論文選題出現的問題,探索其存在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為我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學位論文的有序、高質量開展提供參考。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士論文應緊密結合國際漢語教育實踐來選題。這就要求學生既要具備運用科學理論、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要求其選題能夠與國際漢語教育涉及的知識,包括中華文化傳播、跨文化交際、教師專業發展等相聯系。因此,本文采用周紅(2019)的五分類標準,即“語言知識、文化與交際、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教師方法和教師綜合素質”,以廣西外國語學院2016—2018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122位學生的本科學位論文為研究樣本,梳理論文選題呈現的特點,探討其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便為本科階段國際漢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提供參考。
以上五類論文選題呈現出的總體特征則從表1可知:第一,從總體上看,選題中“語言知識、文化與交際、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師綜合素質及其他”這五個方面顯現失衡狀態。其中“文化與交際”類選題共50篇居首位,占40.98%,當中絕大部分為中國現當代文學(14篇,占28%),中國古代文學(13篇,占26%),民俗(9篇,占18%),涉及外國文化(1篇,占2%);文化對比(2篇,占4%),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文化研究(11篇,占22 %);“教學方法”“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方面的選題次之,分別占論文總數的29.51%(36篇)和23.77%(29篇);“語言知識”方面的選題數量偏少,共7篇,占5.74%;“教師綜合素質”方面的論文有0篇。

表1 廣西外國語學院2016—2018 屆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學位論文選題統計表
1.語言知識類
語言知識類選題共7篇,占122篇畢業論文總數的 5.74%。其中,僅有2篇涉及漢語之外的語言。以上數據表明,該專業本科生在論文選題時涉及語音、詞匯等,但畢竟這類論文數量較少,反映出學生對語言類理論知識(漢語知識、第二語言知識)的熟知和應用程度不足,也不能充分體現所學專業的“漢語”“國際”的特色。
2.文化與交際類
文化與交際類共50篇,占122篇畢業論文總數的 40.98%。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文化研究的論文僅有2篇;中華文化方面,大部分都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民俗學的選題;外國文化方面選題有5篇,而文化傳播的論文則沒有學生去涉足。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在開展畢業論文選題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對比方法,去審視中國文化,但是外國文化、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文化研究及文化傳播方面尚有欠缺,同樣不能很好地體現該專業的特色。
3.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類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類選題共29篇,占122篇畢業論文總數的23.77%。在研究語言習得方面,學生的論文更多地注重對泰國中小學生及在校老撾、泰國留學生學習漢語時在詞匯、語序、語音等方面的偏誤研究,對于漢語習得研究綜述也有學生涉足。在學習者因素方面,學習者自身具備的條件對學習漢語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共有2篇論文涉及學習者因素對漢語學習者的影響。
4.教學方法類
教學方法類選題共36篇,占122篇畢業論文總數的29.51%。在教學方法類選題中,關于“教”的探討是最多的。相當一部分學生認識到漢語教學手段在實現有效教學中的重要性,他們的論文選題立足國內中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及對外漢語教學手段進行了探討,但后者更能體現專業的特色,這些論題涉及一些常用的教學手段,如游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在課堂設計與管理方面,課堂設計是教師備好課與寫好教案的基礎,課堂管理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二者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缺一不可。部分學生的論文選題涉及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組織、課堂用語等方面。在教材及教學文本方面,由于泰國漢語系列的教材及教學參考書籍比較缺乏,五位學生的論文選題關注教材及教學文本在漢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教師綜合素質
對外漢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是體現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在2016—2018屆122篇論文中均無一篇論文涉及教師綜合素質類選題。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角度說,這方面也應當引起重視。
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人才的頂層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書面保證,更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和建立專業標準的載體。該專業2020年之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未對學位論文(畢業論文)選題作明確規定或方向性引導,且直到2018級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學術論文寫作課程。該課程加深了學生對學士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的理解,對于如何進行學術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有利于全面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導研究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鉆研,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
根據2012年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學生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為基礎的漢語言類課程,以及以第二語言習得為核心的外語類課程;二是以對外漢語教學法為中心的教學類課程;三是以中國文學、中國文化概論、跨文化與交際等為核心的文化類課程。本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總數為63門,上述三類課程類型占課程總數量比例分別為:語言類課程12門,占比為19.05%;教學類課程30 門,占比為47.62%;文學文化類課程21門,占比為33.33%。這三類課程比例與論文選題所占比例進行對照可發現:第一,該專業必修課與專業選課比例與論文選題存在不均衡現象。“語言知識”類選題比例占5.74%,低于課程比例13.31%;教學類選題占29.51%,低于課程比例 18.11% ;“文學”“文化”類選題相加的比例達40.98%,高于課程比例7.65%。第二,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足,涉及一些方向的論文選題數量偏少,如“教師綜合素質”類選題0篇,且未設置與此相關的課程。另外,在較能體現該專業特色的“文化與交際”類選題中,涉及文化對比、文化傳播的選題數量較少。
指導教師研究方向及學生本人喜好在論文選題環節極具影響力。該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即“學生選教師,教師選學生”。一方面,論文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論文選題的時候,傾向于個人的研究方向;因此,學生的論文選題會受到教師研究方向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根據本人喜好初步擬定選題后,選擇相關專業的指導教師,最終確定論文選題。由于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為3—8人,因此在“學生選教師”這個環節,如果選擇某位教師的學生人數過多則需要被調劑,這也導致學生的論文選題方向發生變動。
我校從2018級開始安排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國際創新班的學生在第六學期前往泰國實習5個月(一般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實習單位一般是在當地的幼兒園和中小學,因而較多學生論文選題涉及泰國中小學漢語教學現狀、教材、漢語教學方法、中泰文化對比等,這說明海外實習對該專業學生論文選題具有較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當對論文寫作做出方向性的引導或規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明確畢業論文寫作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基本漢語言文學、漢語教學研究方法研究本學科相關問題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從事相關科研做準備,并對論文的寫作內容提出指導性意見,要求學生結合本專業相關學科、課程進行選題并確定題目。因此,不斷完善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論文選題及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畢業論文的選題或研究內容應年年更新,更新率原則上不低于80%。同時,論文的選題也應在反映本專業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保持多樣性。在查閱相關資料過程中并未發現該專業相應的畢業論文管理辦法,建議盡快研討制定《廣西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論文規范及管理辦法》,明確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選題要求、撰寫等事項。
首先,論文寫作應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選題前,學院應組織一次師生見面會,會上教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等基本情況,學生根據此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在進行選題時,指導教師應結合自身的研究方向、研究范圍,同時考慮學生的個人研究興趣和側重點,指導學生選擇科學合理的選題,提出相應的搜集參考資料的建議,避免學生確定的選題不在自身學習的專業范圍內,導致畢業論文偏離專業方向而無效。其次,加強論文選題的審批與論證。論文選題經指導教師審定后,應進入小組開題環節。學院應對選題進行二次審核,如不符合《廣西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論文規范及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則不予通過。最后,指導教師應與學生約定,按照約定時間提交論文寫作進度,以便教師進行檢查指導,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重點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做好畢業論文答辯的準備工作。
高等教育本科教學階段,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水平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水準的重要指標,是進行學生學位認證的重要參考,不僅直接反映了學生綜合素質,也體現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各方面都應該高度重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也同樣具備上述作用。論文選題是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重要階段,學校應當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選定具備理論、實踐意義的選題,不僅要突出專業特色,還要以培養出能夠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