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宵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社會心理也趨于多變性,變得越來越浮躁。高校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把工匠精神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是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提升高效人才培養質量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當代國家提倡的是勤奮鉆研、愛崗敬業等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也成了人們工作學習中的價值行為準則。工匠精神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以及國家精神。作為優良的教育題材也是受到了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本文針對工匠精神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職業能力以及高尚的職業品德的表現,也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隨著時代進步,主要在尊重勞動、精益求精、勞動光榮的一種氛圍的體現,匠人精神隨著時代的變革其意義也顯得愈加的豐富。在物質產品和文化信息日益浮躁的當今時代下,該運用怎么樣的精神品質去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進入社會后出現選擇困境以及心理上的焦慮,并且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為國家發展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因此,思政教育是培養高校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基礎,將培養工匠精神的特征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也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一、新時期下的工匠精神內涵
傳承舊學、恪守新規。傳統時候的工匠們在學習手藝的時候,需要師傅進行經驗和技能的傳授。所以這就需要徒弟極度的尊重師傅,并且要通過師傅傳藝的過程中能夠完全的吸收,并且將這些傳授的技藝運用到實踐中去。在當今時代下,也存在一些手藝活,比如說工廠車間也存在這樣的師徒關系,所以在新時期下徒弟在接授手藝的同時,應該結合新時代下的道德風尚,更加注重運用科技的新方法以及新設備進而提高制造的質量和效率。
勤奮鉆研 創新突破。創新是一個國家企業發展的驅動力,也是工藝傳承的基礎,不論是什么工作都需要不斷的鉆研和突破。這也必須具有豐富的認知與實踐,并且時刻保持創新的熱情,才能實現工藝以及流程的改革創新。并且從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工匠精神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以工匠精神為理念的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技術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道德素養。
所以需要兩者均衡穩步發展,才能培養出綜合型素質的人才,也才能推動國家綜合能力的穩步發展。所以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并且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充分的展示工匠精神。
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下時代最需要的人才就是科技型人才,然而對其素質的要求也非常的高。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征地,所以也將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使命。而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去,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也有利于高校的發展,教育過程中不在過于重視學生的個人能力的發展,而是將重點放在與未來工作崗位的需求上進行綜合培養,通過這種工匠精神喚醒學生的刻苦鉆研的高尚品格,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去解構知識和重塑觀念。進行創造性的知識創新。另外,將工匠精神融合到高校的思想政治中去,能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注意與知識實踐相融和,進而形成一種知行合一的好習慣。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工匠精神的特點是能夠對工作忠誠的守護,還能在工作中生活中遵守社會的基本道德。由于它具有忠誠專一的特點,所以匠人精神還可以運用到家庭關系以及朋友關系中等,所以對人的社會行為是具有一定規范性。加強工匠精神對高校的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精神品格,充分地認知到自身肩負的使命。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融入到高校中也能夠更好的實現以德育人的工作方針。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目標就是理想信教的教育,通過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夠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學習效果。學校多開展校外的考察實踐工作,讓學生充分的認清外界未來的工作崗位性質,能夠及時弄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更加的明確所學的知識以及專業的對應,激發學習熱情,相應的提升專業素質,以滿足時代以及未來社會對學生素質的需求。
有助于我國成為國際制造業強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制造業也面臨更大的人才需求,我國的制造業雖然穩居世界首位,但是有很多的產品數量質量以及工藝等都需要提升,隨著工業時代發展,個性化的手工制作商品更具特點,近些年也是成為了新寵,工匠們全手工打造的豪華級的產品也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些產品僅僅只有一小部分是中國制造,這一現象也反映了國民對國產的質量缺乏信心,而是對國外的匠人精神認可度較高,為了實現國內的科技成果創新,所以要加大培養以及喚醒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議
分析工匠精神,做好理論研究。為了順應時代的步伐,傳統的工匠精神也要跟緊時代步伐進行相應的理論創新,這也是高校內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面對并且完成的任務。所以高校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思考,并且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將傳統不符合現代教學模式的部分剔除,真正的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結合時代創新的精神,進行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什么,并建立一個思想政治課題的專家組,專門的針對工匠精神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以及創新計劃書。
創設良好的環境、豐富精神產品。在融入工匠精神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同時,需要創設良好的環境,其中包括文化環境以及物質環境。在物質環境創設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學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度,并且要提供專項的資金,然后設立專門的研究性的課題內容,配備專業豐富的資料庫,其主要的是資金的支持。文化環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在學校張貼宣傳畫報,設立專門的展示書籍柜,內容必須要具有生動形象的文化宣傳以及具有豐富的匠人精神時代內涵。
樹立良好的榜樣,進行小事教育。榜樣教育能夠更加豐富將工匠精神在身邊人的身上直接體現出來,并且比枯燥的書本知識學習更顯效果。教育者應具備明銳的洞察力,善于發現學校內具有工匠精神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校園的維護者。并將收集的事跡進行分析,讓這些工匠們的形象更加豐富立體、讓學生能夠感覺身邊的榜樣,并且通過這些人的事跡讓學生能夠從中學習仿效進行科學的研究以及對身邊人的服務。所以說注重小事教育,能夠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并且讓學生感受到從做一些小事中帶來不一樣的樂趣。
創新傳播渠道,開展豐富的活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也更加的成熟,我們生活學習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時代下互聯網幾乎了覆蓋了報紙、電視等傳媒信息,所以學生主要是運用互聯網媒體進行日常的信息交流互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先了解學生的愛好,將工匠精神的宣傳資料也現代化的媒體技術相結合,比如公眾號、app、等與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互動,并且多開展一些關于匠人精神的豐富性的活動,并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內的文體活動中。
加強校企合作,拓寬教育空間。高校培育學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企業、社會、國家培養人才。學校可以通過企業車間進行合作。學校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的實習,讓學生能夠認知未來所要從事的崗位職業,也能更實際的去規劃自己的發展目標,這非常有利于實現學生的知行合一,進而擴寬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空間。企業在學生的實習期間也要做好相關的記錄,并且做好監督和評估機制,記錄好學生的思想行為。另外,學校也要對企業的文化進行相應的調查了解,這也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
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而工匠精神融合到政治教育中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更有助于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所以學校應該先對自身進行反思教學的模式,并且通過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豐富工匠精神的精神上的產品,最后還要通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匠心精神教育。綜上所述,工匠精神培育與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并且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高歌,楊磊.新時代思政教育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06):186-188.
[2]孫景珊.新時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融入研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0,35(02):6-10.
[3]陳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評《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領導科學,2020(03):129.
[4]成璐.基于工匠精神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2020(0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