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輝 雷志強
摘要: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抓住好的切入點,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效且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基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的文化沃土,在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養,古代教育家的道德學說在一定程度上起著當代法律的作用,制約和規范著人們的行為和意識。作為學生,要有一個立足點,即要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唯其如此,才能有辨識世界多元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情感。沒有自己傳統歷史文化的武裝,是無法在現代社會把優秀文化傳承下來的。因為越是國際化,越要民族化。
中醫中藥是我國幾千年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中醫藥所包含的理念和方法是世界醫學的寶藏。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理念,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中醫中藥既是中國傳統治病救人的醫藥學思想和技術,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其思想觀念和實踐方法都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哲學智慧。正如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先生所言:“中醫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整體關聯、動態平衡、順應自然、中和為用、陰陽消長、五行生克等理念為內核,從整體生命觀出發構建起一整套有關攝生、持生、達生、養生、強生、尊生、貴生等等治未病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用針灸、按摩、推拿、經方等治已病的理論和方法”。傳承和弘揚傳統的中醫藥文化,不但可以為振興中醫中藥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礎,而且可以幫助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牢固樹立文化自信。
二、以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涵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應用
學院依托中醫藥專業特色和優勢,把繼承和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精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有效性,使當代大學生能從古人那里得到智慧和啟迪,暨學到知識又可以從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真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價值。
學院把傳統文化教育與課堂教學、課程思政結合,發揮第一課堂主要作用的同時,還以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為平臺和載體,使傳統文化教育在日常學習、生活、活動中植入到學生頭腦中。利用校園里的櫥窗、板報、條幅等方式宣傳傳統文化,一點一滴地滲入到大學生思想和觀念中,讓其在校園環境中不斷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同時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以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為主體,舉辦中醫藥文化節、杏林之聲合唱比賽、太極拳比賽、誦讀經典、醫德醫風情景劇等系列活動,樹立大學生文化自信,專業自信,中國優勢,潛移默化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推廣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突出亮點,打造中醫藥文化特色品牌。以“傳承岐黃文化 培育杏林英才”為主旨思想、以對在校生全面開展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審美、心理、技能等方面教育為內容的“中醫藥文化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創辦了一系列融“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為一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精品活動。通過中醫藥文化展示與體驗、中醫大講堂等活動,提高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和關注。舉辦中醫中藥校園行、中醫中藥進社區等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通過知識宣講、義診、中醫傳統療法體驗、功法表演、中藥標本展等形式向全社會傳播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展示中醫藥神奇魅力。從而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有效性,使當代大學生從古老文明的繼承和發揚中得到精神境界的升華,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利用中醫藥在防控疫情的顯著優勢,在救治患者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中醫藥文化得以深入人心。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為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深入研究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內涵以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在學校的相關課程里加入中醫藥文化的教學內容,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和價值,把中醫藥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傳播與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使中醫藥人才真正理解并掌握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把“仁心仁術”作為其職業成長的基本功和職業操守,從而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綱要[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