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逐漸被人們所了解。在數學學習中,關注點也從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轉變為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求學階段的初期,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和能力。經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能較好地掌握數學自主學習方法。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以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未來的學習發展打造基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能夠自行對知識進行掌握和理解,以此來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但是,在目前,應試理念的影響依舊廣泛,為了讓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會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重復性記憶。學生沒有機會培養自己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降低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課堂效率低下、完不成教學任務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下面,本文就對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展開探討。
一、設計微課預習,培養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不僅能促進開展高效課堂,還能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雖然,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自主預習。但是,由于沒有正確的預習方式,學生的預習效果依舊很差。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會降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微課的資源豐富、畫面生動、時間短等優勢,能夠突出教學重難點,便于學生快速記憶和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微課教學,為學生設計可操作的預習內容,讓學生通過預習來了解本節課所講內容,還知道哪些知識是自己掌握的,哪些知識需要重點記憶。這樣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為自主學習能力打造基礎。
例如,以學習“負數”這部分數學內容的預習為例。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先從互聯網中搜集一些和本節課有關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然后,將一些預習的題目設計到微課當中,以便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有方向、有目的的預習。之后,將微課教學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環節中充分掌握本節課所講的教學知識點。這個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微課教學中發現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可以詢問家長、或者同學。如果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及時做好總結和記錄,將這個問題預留到課堂教學中解決。將微課運用到課前預習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在微課的學習下,學生能夠體驗新知識,還能比較新舊知識點的不同之處,能讓學生有效地了解數學知識點,這為課上教學打造了基礎,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創設趣味情境,發展學生興趣
人的興趣使然是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當學生擁有了學習樂趣,學生才會在心理的驅使下,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記憶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情,結合情境和知識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趣味的數學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貼合學生的生活,學生也愿意加入到學習活動中,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例如,小學數學的知識點,很多內容是來源生活實際中的例子和事物。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為學生設計教學內容。以學習“圓”這部分數學內容的教學為例。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些動態教學視頻,并講解其中的數學知識點。或者,教師創設直觀的學習情境。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先將準備好的彩紙和剪刀等教學用具發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同學們,用你們手中的道具,能不能剪成圓形狀呢?”學生看到圖片和實物后,都想剪出這個圖形,學習興趣也提高了。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生直觀體驗到數學知識,學生興趣得到了提高,學習勁頭也足了,學習動機提升后,自主學習能力也會隨之升高。
三、注重評價過程,樹立學生學習自信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評價,樹立學生學習自信。才能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喜悅,也會增強學習數學的動力,讓自己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實現自信感的提升。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性地評價學生,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有效調節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如,在課堂學習中,當學生發現新的知識后,教師要積極表揚學生、鼓勵學生,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感覺。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這樣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優點,從而不斷提醒自己,完善自己。在不斷調整自己的過程中,學習效果會有明顯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從而樹立自信心,最終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教育教學中,自主學習越來越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改機教學思想,了解學生的實情,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設計微課預習、創設趣味情境以及注重評價過程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興趣得到有效激發。這樣學生才愿意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小童.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其相對性[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4):191一192.
[2]孫菲菲.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的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