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云 董麗霞 王東雨 高巖 孫赫 曲瑩 焦穎玉
[摘要] 以國家“一帶一路”教育政策為契機,以護理人才培養國際化需求為背景,以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改革為基礎,以民族院校新時代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分析內蒙古民族大學與美國托馬斯大學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與存在問題,提出應對策略,以探討提升民族本科高校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的問題及有效對策,實現民族院校高水平國際化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優質中外合作辦學。
[關鍵詞] 民族院校;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b)-0022-03
[Abstract] Taking the national "One Belt One Road" education policy as an opportunity,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as the background, tak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an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in nursing at Thomas University,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nursing in ethnic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alize the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nursing major in ethnic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and high-quality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Key words] Nationalities colleges; Nursing;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Teaching quality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以不設機構的方式,在學科、專業、課程等方面合作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1]。高水平的中外合作辦學是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強國步伐的重要路徑,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有效方法[2]。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創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優秀國際化護理專業人才和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主要任務中提出加強與國際及港澳臺的交流與合作。而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人才培養質量和合作辦學的成敗。面對民族院校地域劣勢、民族院校教學理念發展滯后的現實,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如何提升成為民族院校值得探討問題。
內蒙古民族大學于2013年與美國托馬斯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為民族院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開啟了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的新窗口。在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新進程中,只有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建設和內涵發展,民族院校中外合作項目才能更好地服務地方,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和民族地區需要的優質護理人才。
1 ?民族院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提升實踐
1.1 ?項目情況簡介
內蒙古民族大學(IMUN)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國家民委和自治區政府共建的一所綜合性民族大學,自2013年起,經教育部批準,開始與美國喬治亞州托馬斯大學護理學專業展開合作辦學。辦學模式實行4+0模式,至今已經運行5年。托馬斯大學于1950年創建于美國喬治亞州南部的托馬斯威爾市。托馬斯大學在美國喬治亞州一直保持私立大學低學費的前3名。學校開辦學士及碩士教育,包括工商管理學、護理學、教育學、刑事司法、健康、公共服務及科學藝術等眾多專業方向,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美國綜合性正規大學,合作辦學項目亦獲得中國教育部批準,現已有兩屆畢業學生,截至2018年底共有在校學生440人。
1.2 ?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實踐
1.2.1 專業評估與認證 ?接受中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復核抽查評估、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學會教學評估和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估。該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活動受美國六大聯盟認證機構之南部院校協會大學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就項目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設計、教學實施和考試成績等方面評估學院的教學情況。2015年起合作項目每年接受我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評估和復合抽查評估,這種評估今后將持續定期進行,以保證中外合作辦學優質的教學質量。同時,合作院校雙方每年也會以考察訪問的形式,對合作項目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項目只有確保較高的護理人才教育質量,才會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合作辦學項目。
1.2.2 招生與生源 ?①加強合作辦學的宣傳。對比護理學合作辦學與國內辦學的優勢、合作辦學具有出國學習護理學專業的優勢、護理學中外雙學位的就業前景、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學生家庭經濟負擔較輕、學校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詳細信息優質傳遞等方面讓報考學生對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有良性認識。②實行計劃內招生。確保生源質量有利于合作辦學項目的良性發展。護理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這保證了基本的生源質量。實行本科文理兼招,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盡量吸引英語單科成績突出、素質高、基礎好的學生。
1.2.3 管理機構設置 ?學校從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起,便建立了合作辦學項目校院兩級管理委員會。項目管理委員會對項目的行政事務及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組織安排和日常監督,定期向機關機構提交項目辦學報告,向社會發布項目辦學基本情況。學院成立了專門負責項目工作的辦公室,設立了涉外護理及生涯規劃教研室,充實了項目管理及專業教學隊伍。
1.2.4 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保障的主線。因此,嚴格執行教師評聘標準,切實保障項目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教學能力。對所聘任的中方教師要求必須是護理學碩士及以上,同時要求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具有護士執業資格和豐富的臨床護理教學經驗。對所聘任的外籍護理專業教師要求必須擁有護理學碩士及以上學位并有護士資格證,臨床護理教學經驗豐富。同時要求教師在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平等合作的護理人文精神。
2 ?民族院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提升成效
在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監督下,通過分析民族院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家質量評估和國際組織年度報告中呈現的問題及實踐過程暴露出的不足,如教學管理的完善、生源水平的提高、課程設置的優化、師資水平的提升等,完善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并進行及時調整,使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2.1 ?學生方面
2.1.1 項目學生英語四級通過情況 ?以學生入學到大三學年第一學期為節點統計學生英語四級通過情況,四屆學生的英語四級通過情況比較,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明顯提高。
2.1.2 項目學生護理專業能力培養情況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為學生增設赴美國托馬斯大學參觀訪學的機會,使學生切實體驗國際護理實踐要求,促進個人的職業規劃良性發展。
2.1.3 項目學生就業情況 ?為了更好地拓寬學生的就業道路,在項目實踐中又增加了從入學開始進行的生涯規劃與體驗式教學課程,課程貫穿于大學四年的全過程,除了面授課程外,還增設了網絡課程。使學生在大學期間明確自己的擇業需求和就業方向,并為之做出有效的努力。
2014級學生就業率比2013級有所提高,且JCI醫院就業學生明顯增多。說明學生在就業選擇上能夠考慮涉外醫院,使中外合作培養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做到學以致用。
2.2 ?教師方面
2.2.1 加強合作院校教師的交流 ?該校地處較偏遠,國際視域較窄,本著引進來的原則,要求辦學項目中國總校區校長每年與學院全體師生召開座談會,探討項目教學、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等問題,同時聽取學生意見,并為學生解答各類疑問。此舉加深了項目合作雙方的交流,同時也為項目的開辦帶來諸多寶貴資源。
2.2.2 師資能力的提升 ?為了突出民族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特點,提高民族地區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選派項目教師參加了內蒙古民族大學與北京語言大學合作舉辦教師外語培訓班,學院還積極開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全員教育教學實踐培訓,項目教師先后參加了美國托馬斯大學生涯規劃體驗式教學課程培訓,并赴美國托馬斯大學學習。
3 ?民族院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提升困境
3.1 ?民族域局限性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民族院校的發展重點集中于民族教育,忽略了中外辦學中的隱性問題。生源質量除了英語單科成績劃線為90分以上外,總分低于該校非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線,生源總體質量不高。
3.2 ?民族院校師資結構不合理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中外合作辦學是為了引進國外高層次院校的先進教學理念,促進專業文化交流,這其中外方教師作為專業文化知識的傳播者顯得十分重要。而外方教師的人數偏少, 個別教師要承擔多門課程、多班級課程,導致教學負荷過重,教學效果下降。
3.3 ?教學中的文化沖突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我國教育部關于中外合作辦學要求引進的外方課程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的1/3以上。學生外方課程學習效果直接關系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思想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識根深蒂固,在跨文化過程中也會面臨挑戰[3]。
3.4 ?思想政治教育欠缺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在項目學生的培養中過分強調英語能力及專業能力,對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還不夠全面,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還有待加強。辦學中缺乏辦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外方的人才培養要求占主導地位,培養的護理人才本土意識與解決本土問題能力還不夠突出。
4 ?民族院校護理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提升對策
4.1 ?從“一帶一路”倡議的高度重新認識落后地區中外合作辦學的價值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的實踐不斷擴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逐漸被國際社會所認同[4],為中外合作辦學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提供了有利的智力支持。該校處于教育不發達地區,應積極謀劃,尋求共建,改變現有的“一對一”合作辦學模式,倡導雙邊、多邊合作理念,與鄰近國家護理院校合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充分融合。切實培養能為“健康中國”的偉大中國夢做出貢獻的優質護理人才。
4.2 ?合理增加外方優質教學資源并實現利用的有效性
通過中外辦學機構的商討,制定合作辦學外方教師評聘資格和最低人員標準。要求外方派至中方授課的教師必須擁有護理學碩士以上學位并具有護士執業資格證、護理學或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且學位必須由有資質的西方大學頒發及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一名外方教師最多可同時承擔兩門外方課程且班級不得超過兩個班(設定每班人數不超過30人)。并將外方教師的質量和數量要求納入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4.3 ?加強民族院校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引導和培訓
應通過有效引導克服學生外語交流中的抵觸心理和合作學習中的膽怯心理。另外,學生學習中的文化沖突來源于中外護理專業臨床工作中的差異性,因此,應加強對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培訓,使其充分理解中外護理工作中的文化差異,減少因文化沖突而產生的專業學習障礙。
4.4 ?加強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的課堂思政教育
一方面應從政策方面著手,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政策制度范圍,為中外合作辦學中大學生思政教育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5]。另一方面,以課堂教學為第一陣地,寓思政教育于課堂教學中,實現制度化、常態化,抵御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
[參考文獻]
[1] ?張漾濱.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誤區及其糾正[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27-128.
[2] ?伍宸,宋永華,趙倩.“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2017(2):29-31.
[3] ?劉曉瑜.“一帶一路”框架下福建省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18(4):30-34.
[4] ?衡家棟,李曉曉,尉靜茹.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J].經營與管理,2018(5):155-157.
[5] ?曹安.中外合作辦學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5):26-28.
(收稿日期: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