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互聯網+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對教育模式產生了極大變革。本文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簡述其對學習者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教育;慕課;互聯網;教學模式
“教育”一詞,出自孟子的《孟子·盡心上》,是有目的地、系統地引導人獲得知識等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狹義上,是指受教育者在學校獲取知識,而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受教育越來越不局限于學校這樣傳統的教學場所。當傳統教學與網絡科技相結合,“互聯網+教育”這種新的教育形式應運而生。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和老師都能借助互聯網進行知識、信息的交互。這是一場教育形式的革新,衍生出“慕課”“微課”等多種形式的在線教育。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進行自我提升,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一、在線教育模式
作為“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慕課(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譯為“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即“Massive”,指大規模地,即區別于學校教育等傳統教育模式受教學場地和人數的制約,慕課使全球范圍內的對課程感興趣的人都能通過慕課平臺學習交流。“Open”為開放,即慕課課程是開放的,所有想要學習的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Online Course”即在線課程,依托互聯網,所有課程可以在線觀看和學習,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并且可以重復觀看。
同樣運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微課以講授一或兩個知識點為目標,教學時間比較短,教學內容比較少,同時可以作為傳統教學方法的輔助教學手段,采用視頻、動畫等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呈現。相較而言,慕課對于知識的講授更為系統,教學內容更多,一般是對一門課進行講解,時間上比較連續,課程內容的編排上有銜接性。而微課短小精悍,在知識的講授上呈碎片化,可以通過幾分鐘的零散時間掌握一個你感興趣、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那么對于想要自主學習的學習者來說,無論是慕課還是微課,利用好互聯網教育平臺都能得到相應的知識提升。
二、對學習者的意義
1.提升學習興趣。傳統授課方式中,基本固定的教學場所、灌輸式的教學手段、不加以變化的考評方式,總會讓學習者心生倦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知識提不起興趣,成為教育的最大阻礙。慕課、微課,作為教育模式的革新,以新穎的知識獲取手段吸引人們的眼球。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足不出戶學習到各類的精彩課程,能更好的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便于知識的掌握。
2.突破空間限制。由于資源有限,人口眾多,使得我們的傳統課堂總是人滿為患,授課效率得不到保證。而互聯網教育平臺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足不出戶獲取全世界的優質資源,打造屬于個人的專屬課堂。
3.覆蓋人群更廣。獲取知識不再是學生的專利,不受年齡、職業的限制。無論你是工程師、教師,還是快遞員、外賣員,只要有對知識的渴望,都能通過這一渠道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
4.利于終身學習。由于不受時間空間等各種條件的制約,互聯網教育能為學習者搭建一個很好的終身學習平臺,有利于樹立自主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的終身學習觀念。
三、學習措施
對于學習者來說,傳統教育模式與慕課、微課等在線教育相結合,更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1.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慕課、微課教學時間短,知識點相對獨立,學習者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提前對每天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時間進行預估,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做出框架知識脈絡和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
2.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平臺資源多,課程種類豐富,但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在于提高自主學習性,化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多關注一些對自身提升有幫助的課程,激發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發地、主動地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自我約束力。互聯網教育平臺的學習,自主性比較強,缺乏傳統課堂中教師的約束,如果自我約束力不強容易產生懈怠。所以要求學習者在學習時加強自我約束,例如利用獎懲機制,完成學習對自己進行獎勵,沒有完成實施相應的“懲罰”。
作為學習者,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更新、補充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將“互聯網+教育”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娟.淺談“慕課”.文學教育[J].2017.
[2]盧迪,楊慧蘭,施和平.淺析“慕課”對大學生興趣的影響.教育教學論壇[J].2015(41):247-248.
[3]謝新文.淺談慕課(MOOC)的影響和未來.環球市場[J].2017(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