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班級文化是班集體的內在靈魂,它可以發揮無形的力量,有意或無意地影響著學生的言行,引導學生的群體意識、價值取向、內在情操更好地發展。本文從班級文化建設的三個層面著手,探討高中班級文化建設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以及相應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高中 班級文化建設 策略研究
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中的學生和老師在長時間的班級生活中,共同摸索、彼此適應和積極建構適合班級發展的文化形式,最終實現集體認同,能夠共同遵守的班級精神和行為規范。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很多學者開始關注班級文化建設,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的發展。
一.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概念
高中班級文化建設,是在校園隱性文化建設基礎上,以學校中各個班級為單位,把師生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對象,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中生為發展目標,以培養高素質、高潛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延伸目標,通過師生之間的不斷磨合和適應,不僅在班級物質方面,而且在班級精神、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等角度,在高中學校積極地把教育性工作和活動實施起來。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
在學校教育當中,校園文化對學生影響很大。校園文化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既有自然環境方面的,又有人文思想方面的,既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班級文化建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班級文化建設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教室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積極的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自然環境,而且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實際上,教室既不能布置得花花綠綠,更不能像醫院的病房,應該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做適當的布置。如低年級教室的布置就應該顯現出童真與童趣,給人一種活潑可愛的感覺,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起來也會更輕松;中高年級則不但要注重形式,更要有豐富的內涵,注重思想性、人文性、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二)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為培養學生情商發揮作用。
教育不只是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更要注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讓學生形成積極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班級文化建設在這些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比如:針對學生認為自己學習不好,就什么都不行的心態,就要通過班級墻報,將學生取得的成績展示出來,哪怕是一點點,在我們看來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都能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趕走“自卑”這只攔路虎。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提出“比一比,賽一賽,看誰這學期成績最多”等要求,讓學生形成競爭的意識,進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步,增強自信。再如,針對學生只有個人、沒有集體的錯誤思想,通過小組之間賽一賽的形式,將小組取得的成績展示出來。還可以將班級在學校取得的成績展示在班級文化墻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的凝聚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被增強。針對學生不愛看書、字寫不好等情況,張貼學生作業、摘抄,促使學生多看書,多積累,寫好字。可以說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培養學生的情商起到了重要作用,又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形式。
(三)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為教學提供輔助作用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大教育觀已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但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許多要求在課內并不能真正完成,還需要在課外做大量的工作。例如: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學生應該選擇好的書籍去不斷閱讀,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培養閱讀興趣,讓自己喜歡上讀書,閱讀材料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可在教學中,不少教師反映學生沒有讀書的興趣,更不能持之以恒,還有些學生不知道讀什么書好。如何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如何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如何檢驗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都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道難題。這時,班級文化建設就為教師更好地教學提供了輔助。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展示的平臺和交流的空間可以被學生利用起來,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教師可以將學生平時積累,摘記的內容貼在展板上,要求必須有摘抄的出處,這樣,學生就可以從展板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來閱讀,獲得許多信息。還可以向班級圖書管理員借閱相關的書籍,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現狀
(一)高中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現狀
整潔、和諧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整個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環境的建設。教室是師生學習交流的主要場所,根據“破窗戶理論”,優美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陶冶情操,啟迪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的情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是目前我們廣大教師在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中表現得很隨意,教室布置單一,沒有新意;教室內部環境混雜,缺乏整體性;教師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上存在著指定包辦的現象,學生參與度低,各個班級布置幾乎千篇一律,缺乏班級特色和個性。比如教室墻壁上陳舊的名言、毫無生氣的板報以及堆著掃帚的衛生角。在這樣的物質環境條件下,很難起到陶冶情操,啟迪心靈,開啟智慧的作用。
(二)高中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現狀
雖然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了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是理念卻是相當的滯后,教師衡量學生最主要的標準還是分數。這種量化的分數管理模式具有非常強烈的功利色彩,嚴重影響了班級管理的價值取向。其次,“文明班”、“先進班”的評比,也往往與學生的操行評定掛鉤,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成效,但是由于一些班規條例的不合理,往往會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導致師生關系出現不和諧的現象。尤其是高三,由于社會對學校教學的評價往往只看該校的升學率,因此教師在抓考試分數的同時忽視了班級積極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設。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一,導致學生之間產生一些惡性競爭,由此產生心理壓力,引發不健康的心態和行為。
(三)高中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現狀
我國一直以來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師道尊嚴,教師在課堂上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不能在課堂上真正地體現出師生民主與平等的關系。教師是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強制性的,雖然教師每天忙于事務,但結果卻事半功倍,這種做法不但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而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還有些教師重分數,輕管理,不重視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隨意性強,對學生的獎懲常常是根據自己的標準和喜好進行,獎懲缺乏應有的依據。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敢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這種半信任狀態的管理也很難調動班級學生參與班級規章制度制定和遵守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提升策略
(一)營造和諧友好的氛圍,構建良好的班級精神
培養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班級精神反映了一個班的風貌,它是經過一定時間沉淀并形成的班級主導意識。這種精神在高一時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通過辦講座、開展比如“我要飛翔”的主題班會、師生交流會、家長交流會等,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構建,打破三者之間的交流屏障,對一些基本問題達成共識,讓學生理解接受,進而將這種精神根植在心里。同時,要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優良班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相對單調,要培養班級凝聚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比如“揚起理想的風帆”等班級聯誼活動等。通過各式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會團隊的力量,培養他們溝通協作能力,增進友誼,進而將其升華為班級精神。
(二)加強班級組織管理,完善班級制度建設
班級制度指的是班級全體成員共同約定并自覺遵守的班級行為準則,比如班規、班紀等,而這些班級行為準則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則為班級制度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只有在規范的制度下,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一定要遵守規律性、動態性、以學生為本這三原則。讓學生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比如按周、月、學期、學年來制定常規,建立自主管理制度、班級獎懲制度等。在全部班級成員表決后形成定案,獲得了學生的心理認同后,可以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執行。
(三)利用多種載體,豐富班級文化
要定期開展主題班會,主題班會對于班級文化的形成和健康發展以及培養良好的班風、學風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于端正態度、規范行為、培養道德情操等方面。比如,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可以開展“集體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為了樹立尊師重教、尊敬父母長輩的良好風氣,可以開展“感恩”的主題班會。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做一個有志青年,可以開展“現實與理想”的主題班會等等。同時,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組織競賽活動,比如組織設計“班級文明宣傳語”比賽、“手抄報設計比賽”、“科技作品展評”等,針對諸如此類的比賽項目,教師還可以組建學生評委小組,通過縱向橫向2個維度進行評比,以此推動整個班級的文化建設。
總之,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應該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豐富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增強各種活動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同時,老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活動中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和感悟。
參考文獻
[1]戴聯榮,薛肖陽.小學班級文化建設[M].南京: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9.
[2]田恒平.中小學班級管理常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葉柳.論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策略與原則.教學與管理.2019(12):68-70.
[4]葉薇芳.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反思.思想理論教育.2012(8):56-60.
[5]朱建強.淺談新教育理念下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3):49-50.
[6]周金中.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教學與管理.2019(25):21-23.
[7]張艷芬.基于區域特色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研究.教學與管理.2015(1):82-84.
[8]張旭寧.微文化影響下的班級文化建設途徑.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5(2):24-25.
(作者介紹:鄭榮暉,西安外國語大學在讀研究生,中小學英語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