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芳


[摘 ? ?要] 創新驅動戰略和資源型經濟的轉型發展,要求全面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培養創新型人才,聚集海內外人才進行創業。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資源轉型區域的人才需求逐漸傾向于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文章根據人才需求的變化發現目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的途徑。
[關鍵詞] 資源轉型區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9. 095
[中圖分類號] G646;C96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19- 0235- 03
1 ? ? ?資源型經濟轉型區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新動力
1.1 ? 創新驅動呼喚創新創業人才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推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目前,我國正面臨新一輪的產業變革,依靠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發展模式變得不可持續,面對產業升級、技術變革、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科技創新發揮著引領作用。從世界范圍來看,科技創新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技創新成為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先機的突破口。雖然我國近些年取得了一些科技創新的成就,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還有較大差距。而創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基于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完善科技創新人才的發現、培養和激勵機制。
1.2 ? 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山西省是全國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早在2010年12月1日,山西省獲批國家首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山西省整合太原、晉中8個主要產學研園區,于2017年設立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旨在以“綜改示范區”為引領,帶動全省各地、各行業的轉型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資源型經濟的轉型發展,要求全面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培養和引進創新型科技人才,聚集海內外人才到山西創業。
根據2019年山西省統計公報,普通高等學校82所,成人高等學校10所,根據表1,各類在校人數都有所增加。從數據來看,人才隊伍龐大,但與轉型發展的要求相比,人才結構還不合理,素質還有待提升。
2 ? ? ?資源型經濟轉型區域人才需求的變化
2.1 ? 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就業結構的調整
資源型經濟轉型是在創新驅動戰略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必然帶來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根據山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18年末,山西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46.22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增加25.62萬個,增長124.36%;產業活動單位54.75萬個,增加25.48萬個,增長87.07%。第二產業占比14.5%,第三產業占比85.5%,產業結構在不斷轉型升級。從表2看出,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在逐漸減少,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就業結構更加合理。
2.2 ? 產業信息化衍生新的人才需求
資源型經濟轉型推動傳統產業與信息化融合,從圖1看出,傳統的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用工需求不斷下降,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金融業、信息技術相關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用人需求猛增。最為顯著的是金融業,與2013年相比,2018年從業人數從5.7萬人猛增為46.9萬人,增長率為722.8%。產業信息化的趨勢產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3 ? ? ?資源型經濟轉型區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前存在的問題
3.1 ? 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與時代相脫節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的人才需求發生了變化,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顯得滯后。具體來說,從高校層面,山西省正在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山西各高校也開始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重新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但人才培養體系設計中,依然閉門造車,不能緊跟時代發展,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雖然加入創新創業課程,但停留在理論上的居多,并且不能運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缺乏真正的創新創業途徑。從人才方面,傳統的教育理念長期形成的“追求穩定”等思想,使學生只滿足于追求獲得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和活動的學分,希望畢業之后尋找穩定的工作,而不是尋求創業項目,缺乏冒險、創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勞勇于奮斗的精神。
3.2 ? 缺乏高質量的雙創型師資團隊
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離不開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創新創業師資團隊。但是,目前山西省高校創新創業的師資團隊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師資數量。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招生數量在增加,但與之配套的師資力量跟不上,生師比在增大,專業的創新創業導師數量更少。二是師資質量。從目前已有的教師團隊來看,多是從高校到高校的成長經歷,缺乏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創新能力。另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相關方面的教師培訓較少。因此,導致培養出來的創新創業人才與社會所需不符,教育活動未能有效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3.3 ?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夠成熟
隨著山西資源型經濟的轉型,人才的需求向應用型、信息化等方向發展,從目前高校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雖然各高校都在進行人才培養體系的修訂,但創新能力還不足,專業之間的界限明顯,學科和專業割裂,培養的學生知識體系單一,對知識的應用也不能與社會需求相匹配。
從課程設置以及課堂教學模式來看,雖然各高校積極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但相關課程的設置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不夠,課程群與崗位群難以對接。不少高校致力于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混合式教學,但是目前教師授課中教學方法還較傳統,教學過程中對教材依賴性很大,教學內容滯后,跟不上行業發展要求,學生對創新創業前沿了解較少。
從實踐教學的模式看,各高校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實踐教學的學分比重在提高,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并積極聯系企業,為學生提供畢業實習的平臺,在校內鼓勵學生創業,但實踐教學成果的考核方式依然以考試為主,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較弱。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多而雜,精力有限,無法獲得高水平獎項。畢業實習學生參與積極性不夠,往往流于形式。
4 ? ? ?資源型經濟轉型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造的途徑
4.1 ? 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樹立“互聯網+”思維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背景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與模式正在改變著人才培養的要求。為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滿足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山西省部署實施了“1331工程”,提出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各高校應解放思想,轉變從前封閉、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樹立開放、互聯網+的人才培養思維。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全過程,并建立動態結構優化機制,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增強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鼓勵學生走出去,參與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了解學科和行業發展前景。深入開展課程思政,幫助學生打破傳統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4.2 ? 夯實雙創師資力量,加強培訓激勵力度
山西省各高校要積極探索合理的途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夯實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妥善處理教育實踐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首先,各高校應根據雙創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設置指標,進行嚴格選拔。山西各高校應加強交流合作,并與全國其他院校開展合作,積極尋求企業合作伙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線上+線下的方式,積極引進優秀的雙創師資力量。建立靈活的人事體制,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到其他高校實訓基地或企事業單位的實踐項目中承擔兼職工作。基于互聯網的視角,整合目前現有師資資源,建立組織靈活、彈性強的雙創教師師資庫。完善培訓體系,制定創新創業師資專項培訓計劃,通過訪學、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提升教師能力,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拓寬雙創教師的成長渠道。
4.3 ? 積極探索,構建“12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以培養應用型、信息化人才為目標,立足山西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緊跟山西轉型發展的趨勢,引領新興產業,促進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探索多樣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來說,設置反向設計的課程體系,根據“服務對象—崗位設置—崗位要求—課程設置”思路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國家“金課”建設為契機,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加大資源投入,全面提升課程質量,促使教師深化課程改革。
構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大實踐平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將雙創教育融合與教學,實踐課程中探索多元化考核方案,擴大形成性評價比重,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培養應用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等高水平競賽,學校予以重點支持和獎勵,并在校園內鼓勵建立“創客空間”等,促進競賽成果的轉化,推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進行校企合作,開展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使人才培養真正對接產業發展。
5 ? ? ?結 ? ?論
創新驅動呼喚創新創業人才,資源型區域的經濟轉型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地方經濟的轉型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就業結構向第三產業傾斜,產業的信息化發展產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各高校應該對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明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夯實師資力量,積極探索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于茜虹,陳鋒.“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制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6):264-265.
[2]王婕.河南省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新機遇[J].科技風,2019(28):7-8.
[3]張碩.本科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8.
[4]羅倩文,董麗萍.基于創新創業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4):198-199.
[5]于建民,孟模,楊亞琴,等.新時代加強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探析[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5):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