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聰
摘?要:現實是歷史的延續,是歷史的重現和反思。理解昨天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明天。我們應該認識到,如果不談論歷史,一個國家就難以發展和成長。因此,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歷史教育的育人之路還很長。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德育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優化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等,對歷史真相進行高度還原,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見,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德育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才能在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
1.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民族生存、國家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一個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品德素質。而歷史是民族發展的記錄,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2.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人格可以直接反映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包括學生的情感、知識和能力等多方面素養。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崇拜英雄的心理,借助歷史教學中的著名人物和事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深入挖掘和培養,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青少年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對國家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都有著嚴重的制約影響。因此,中學生教學中,應該提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一點,學生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大膽質疑和探索求證,發揮自身思維的創造性,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4.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民主與法制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我國必須面臨的建設任務之一。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認識到民主與法制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
二、初中歷史教學育人策略
(一)積極進行歷史實踐活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教學資源,通過音頻、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出去,在課外與歷史“零距離”接觸,如參觀長城、兵馬俑、大運河等歷史遺存。教師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利用假期參觀這些歷史遺跡。對無條件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播放素材、推薦有關書籍等方式來引導他們感知歷史。此外,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探索節日及其習俗的起源,加深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也會得到提升。教師可以在學校和家長的協助下組織游學活動,帶領學生前往游覽名勝古跡,真正做到育人和實踐相結合。
(二)重視挖掘課本內涵
初中歷史課程知識面廣,知識點分散。為了提高知識轉移的效率,一些初中歷史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擔當歷史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記憶相對分散的歷史知識。這很容易干擾學生的歷史學習,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質,難以達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初中歷史“鴉片戰爭”這一板塊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強迫學生記住《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引導學生思考其內涵、影響,也沒有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導致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一條約的存在,而這一條約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么巨大的影響卻一問三不知。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內容,營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根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的條款,教師可以介紹在香港回歸祖國時傳唱全國的《七子之歌》,并播放音像資料。這些文化教育資料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加強歷史認知,拓寬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優化教學,創新滲透方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能夠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成敗,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可以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手段等形式,創新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全面實現學生德育和教育的綜合發展。例如,在教學初三歷史中《哥倫比亞發現“新大陸”》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深入挖掘教學內容,將哥倫比亞在發現“新大陸”過程中的各種遠航探險經歷,進行整理和編輯,排成一出歷史短劇,在編創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歷史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只有有了積極的思想,教師才能挖掘出切合實際的育人方法和模式;只有通過對教材的認真學習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教師才能將歷史學科的內容具體地轉化為學生對道德、情感的實踐;只有加強人文修養,提高育人水平,教師才能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建禮.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初探[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56-257.
[2]南永鋒.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研究[J].才智,2019(29):106.
[3]陳平.例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C]..《當代教育評論》2018第8輯.: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8: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