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華
【摘要】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成本管理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讓成本管理更加細化顯得尤為重要,也成為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途徑。本文論述了成本核算細分化對財務管理的現實意義,探討了成本核算細分化的管理現狀,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成本核算細分化的對策和方法,力求為企業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提供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成本核算細分化 財務管理 意義 現狀 對策
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企業成本核算方式呈現出明顯的劣勢和弊端,比如制造費用僅僅按照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進行簡單地分配,導致成本核算過于粗劣和不準確,難以對產品進行準確定價,最終降低了產品在市場之中的持續競爭力。加之我國大部分大型企業的成本管理理念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轉變過來,企業領導大多認為只要將產品銷售出去就可以實現盈利,缺少對成本核算的系統和精細研究。當前,各大企業急需構建一套與現行會計制度相適應的、更加精細化的成本管理模式,使其在財務管理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核算細分化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
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管理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的關鍵手段。成本管理細分化必須是一種全過程、全覆蓋的管理模式,既要包含傳統成本核算之中的制造成本,也要包括產品研發和設計成本、產品維護成本、產品廢棄成本等一與產品相關的產品包成本。現如今,低成本戰略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企業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成本核算細分能夠讓企業找到降本增效的切入點。
成本核算細分化是將精細化內涵引入到成本管理模式之中來,運用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和信息技術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細致的劃分,使得資源配置活動朝著成本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方向發展。成本核算細分化要以“細”作為切入點,全面梳理各項業務活動和規范,并引導財務管理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業務活動的方方面面,構建事前、事中和事后一體的監督機制。
當前,社會分工逐步細化、專業化程度愈來愈高,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轉變為細分化和精細化之間的競爭。哪個企業能夠率先意識到成本管理細分化的作用,并將之以制度、規范的形式落實下來,哪個企業就獲得了發展的先機。細分化管理的思想由來已久,但是其和成本管理的結合卻尚處于摸索和起步階段,很多企業還不能將信息技術、成本管理、細分化管理融為一體,更不用說進行成本信息共享和反饋、提升市場競爭力了。
二、成本核算細分化原則
實施成本核算細分的企業,大多都可以將成本控制到最優,因為在細分化管理的過程中能夠挖掘出不必要的損耗、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將能夠節省下來的成本都節約下來。而在制造業企業之中,生產管理是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通過細分化管理,能夠促使部門負責人對資源進行統籌和規劃,并將自身承擔的任務再分解,給予每個人、每件事、每一段時間、每一個崗位的任務提出具體要求和標準。如果按照生產工藝為原則進行劃分,制造業企業的生產工藝可以細化為準備工序、配料工序、生產工序和驗收工序等等,在這個生產范圍之內,企業需要對生產工藝進行細化與分解,并對每一個工序上發生的所有費用進行分解,將其中的人工成本、材料消耗、檢驗費用等落實到具體工作任務和才、人。各個工藝匯總之后就是整個車間或者部門的生產成本。部門負責人需在總結多年工作經驗和生產特色的基礎上制定各項作業的勞動定額和設備定額,統計出每一位員工在各自工藝上的單位作業時間和作業成本,這樣便于對成本進行控制。
在成本細分化管理思想之下,管理對象應該細化到最小的單元,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工位、每一臺設備、每一項作業都要進行專門管理。成本細化管理需要對生產條件、生產環境、生產操作規范有非常熟悉和深刻的把握,這樣才能針對各項生產要素制定有針對性的標準和要求。
三、企業成本細分化管理現狀闡述
鑒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特殊性和企業管理的現狀,成本管理存在如下問題尚待解決:
第一,缺少群眾基礎。在具體生產實踐之中,很多企業職工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識較差,浪費生產材料的現象屢禁不止,成本管理工作群眾基礎較差,成效自然差強人意。究其根源,我們可以發現企業的領導和干部對成本管理的認知出現了偏差,將成本管理視為財務人員和預算人員的專門工作而不是全體員工的職責。
第二,管理方法不夠科學。粗放式生產管理模式在我國企業中還或多或少地存在,企業對創新能力和消費個性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大多數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采取品種法和分步法這兩種核算方式,而采用分批法進行成本核算的企業少之又少。消費個性的多樣化導致未來企業必須遵循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而分批法必然成為未來成本核算主要模式。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設計自己最滿意的產品成為必然趨勢,生產者也必須要以提高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宗旨,通過有效的措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此一來,生產線上可能同時存在幾種類別產品,甚至是沒有完全一樣的產品。但是先進的作業成本法和分批法在企業之中推廣力度很小,基本尚未落實。
第三,成本管理主次劃分不清。占蜘各管理理論將企業基本占蜘各劃分為成本領先、差異化戰略和聚焦戰略,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成本管理戰略,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會影響差異化戰略的實施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那么就是一種失敗的發展占妙洛。因此,在成本細分化管理模式下,企業要注重抓大放小,使其符合長遠發展戰略要求。
四、企業成本細分化促進財務管理效率提升的對策
針對成本管理思維上的缺陷和管理方法上的弊端,企業應當堅持不斷創新,探索成本管理核算細分化的對策。
(一)樹立成本源流管理思維
成本管理的關鍵節點和重點內容應該聚焦在成本發生的源泉。成本發生的源流可以劃分為業務源流、空間源流和時間源流。作為成本管理的高級形式,成本管理的源流思維需要將生產條件和技術復雜性等條件考慮其中。事實上,在項目實施、生產開展之前,大部分成本已經固定,成本源流思維在于預防,也就是要在成本費用發生的早期做好預防,避免資源浪費。
(二)樹立技術經濟一體化思維
產品成本問題本質上是技術問題。技術與成本從商品經濟發展之初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技術決定了企業的產品能否差異化,成本則代表著企業的產品能否在市場競爭之中具備成本優勢。因此,企業要在技術和成本之間建立一體化思維和思想。
(三)樹立三全成本管理思維
成本管理應當是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參與的。三全管理思想是指企業的所有員工都要成為成本管理主體。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成本管理需要仰賴企業所有員工的參與,進而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包括領導、部門、車間在內的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各個責任單位在這個過程中推行責任會計和責任成本管理體系,通過嚴格的成本考核來調動員工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讓成本管理最小單位發揮出重要作用,讓權責利對等的原則能充分體現。全過程的成本管理理念則需要企業對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貫徹成本管理思想,以生產階段為核心,向前拓展到產品設計、向后拓展到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同時還要推動上下游供應商和銷售商的成本管理,讓成本管理涵蓋物資采購、產品研發、產品生產與制造、產品營銷各個階段。
(四)開展定期的成本核算信息分析
互聯網+思維已經全方位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借助計算機技術徹底轉變成本核算管理方式,計算機開展的成本管理必然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與成本,讓成本管理人員有精力分析成本變動優勢和成本管理優化方向,在強化業務處理能力的同時為企業的成本預算、成本預測、、全面考核、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制定成本消耗定額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相伴相生,二者緊密相連。會計監督是掌握會計工作主動性的一種表現,成本核算之中的各項定額指的是在生產活動開展之前對投入資源的一種事先標準確定,它實現了資源從儲備環節到生產環節的控制性和目的性,是開展事中監督的重要手段。通過成本定額管理可提前鎖定成本,而避免在事后出現又無法改變的情況。
總而言之,當前正處于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階段,國家在倡導新的五大發展理念的同時,也在積極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而易見,成本管理已經成為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企業要借助職工的力量,發揮群眾的基礎,構建成本管理的企業文化,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降低成本,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使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獲得雙重提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張樹惠.試論精細化控制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運用[J].納稅,2020,14(07):159+161.
[2]秦劍.現代企業會計工作精細化管理分析[J].財經界,2020(.2):173-173.
[3]寧進偉.大型制造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探索[J].山東紡織經濟,2019(12):21-24.
[4]張興焰.精細化管理在企業成本費用控制中的運用[J].中國商論,2019(23):123-124.
[5]曹恒華.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優化途徑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34):109-110.
[6]劉正生.論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精細化的實現[J].財經界,2019(12):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