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取得偉大勝利,但依然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防疫斗爭的強大力量。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強化政治認同感;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積極推進生態保護教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切實加強道德法治教育,提高道德法治意識,淬煉文明修養。
關鍵詞:疫情防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歲末年初,驟然而來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國。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但依然不能大意。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奮戰。這次抗疫斗爭,是一次現實的思政實踐課,是一堂鮮活的思政教育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課。我們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抗疫斗爭的強大力量。
一、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化政治認同感
這次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是巨大危機,也是巨大考驗。經過長期艱辛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正在積極向好。又一次印證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彰顯了制度的最大優勢;更考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這個根本立場。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最本質特征
黨的領導對戰勝一切危難和走出困境有著磅礴巨力。面對驟然而降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有堅持堅信黨的全面統籌,全面領導,方能總攬上下、協調左右,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表示,擁有好幾億人且地大物博的中國,必須有一個具有高度覺悟,具有鐵的紀律,具有無畏犧牲精神的且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廣大人民的黨,若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黨的領導,是無法想象的,也是不會取的建設勝利發展成功的。習總書記也曾多次強調,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嚴重勢態,必須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疫情防控阻擊戰將不斷印證,只有黨的堅強領導,只有新的思想指引,全國人民通過共同努力齊心奮斗,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二)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最大制度優勢
中國的制度能夠在短暫的時期內,集中精力動員力量,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解決困難辦成大事。“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度的強大是歷史形成舉世公認的。習近平指出,在這場嚴峻斗爭中,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沖鋒突擊,不畏艱險,力量得到充分顯現,戰斗堡壘和模范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廣大醫務工作者日夜奮戰、義無反顧,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現。人民軍隊的指戰員聞令而動、突擊前線,顯現出人民子弟兵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一地有疫,舉國支援,全國上萬名醫療隊員在短時間內集結武漢。全國各地紛紛支援,各種醫療物資和生活用品源源奔向九省通衢之湖北,進一步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制度優勢。
(三)以人民為中心是最根本立場
服務人民是我們黨的宗旨,為民謀求幸福,為民族實現振興,這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初心和奮斗目標。如此偉大的政黨、如此為民的制度必定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這就賦予了特色制度以強大的親和力和生命力。新中國成立以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英雄的華夏人民戰勝了包括“非典”在內的不計其數的病毒和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始終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切實采取積極措施,努力防控疫情蔓延。一個以人民利益為利益,一個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一個以大眾答應不答應的黨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和擁護,一個始終把人民放在中心的偉大制度,勢必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贊許和極力維護。
二、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的心,是一個民族的魂,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更是一個國家教育的核心。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更加具有鮮明特色的愛國情懷。冬末春初的這場疫情防控戰,為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動的難忘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在防控疫情的重要時期,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唱響“愛國”這一主旋律,無論是奮戰在戰“疫”一線的醫務人員,還是堅守在其他崗位的工作人員,甚至是足不出戶的普通群眾,無不體現出誠摯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愛國之情。
(一)強化民族精神培育
愛國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驟來的疫情恰是宣傳、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時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從上到下、響應號召、齊心協力,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涌現出一批愛國奉獻的典型人物的優秀事跡。讓我們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眾志成城,聚起共克時艱的青春力量,培養擔當復興大任的仁人志士,擔起振興國家、復興民族的歷史重任和使命。
(二)強化黨史、國史、開放史教育
黨史是最豐富的營養液,國史是最好的清醒劑,改革開放史是最佳的教課書。以史為鑒,正確引導青年學生科學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斗爭;引導青年學生從偉大的征程中明白人民為什么會選擇共產黨、為什么會選擇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會選擇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會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青年學生將革命精神、紅色精神轉化為抗擊新冠肺炎、激勵人民群眾進行偉大斗爭的強大動力。
(三)強化中華優秀文化傳承
疫情防控期間要堅守正道、弘揚大道。疫情面前,輿情面前,一定要擦亮雙眼,清醒頭腦,關注言行,果敢擔當,自覺防止外來文化侵襲,阻止歷史虛無主義。積極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在這次武漢保衛戰、全國疫情抗擊戰中,我們看到又一代年輕人奔赴一線保家衛國的樣子,他們弘揚文化、保護民族、熱愛國家,他們有對歷史、對文化、對民族有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這才是新時代青年人該有的樣子。愛國主義說到底就是一代人又一代人對保家衛國的責任與擔當和對保護民族發展的初心與使命的傳承。
三、深入開展生態環保教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一個美麗的環保的中國,是每個中國人的畢生追求,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生態,持續發展,牢固樹立健康生態文明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十七年前的春天,SARS病毒經進入人類的身體,今年春節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讓我們付出沉痛的代價。人類賴以生存的每一口空氣、每一滴清泉、每一份食物,每一件衣服,都得益于大自然。法國著名作家曾經把大自然比喻為善良的母親的同時又把她說成是冷酷的屠夫。顯而易見,人們只關注了“人定勝天”,而忘乎其它。正如《資治通鑒》所言“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矣。”
(二)保護生態文明
貪食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屢教不改,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屢見不鮮。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安全、防范公共衛生風險,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呵護人民生命安全,促進生態環保文明建設已成為當今世界之最緊要的課題之一。沒有生物安全,沒有生態環保,何談美麗世界,更無可持續發展。為此,十三屆全國人大作出重要的決定,要求全面禁止非法買賣野生動物、拒絕濫食野生動物、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決定要求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因為這些動植物有著重要生態價值,極高的科研意義,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決定還指出要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買賣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野生動物。引導人們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愛護,普及野生動物寄生病毒的傳染知識,阻止野生動物傳播疾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
(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習近平主席指出環保就是民生。保護環境就是造福人民,綠水青山就是造福百姓,碧水藍天也是幸福。山川、沃野、密林和湖泊構成一個生命共同體,互為存在前提和生成基礎,更是人類繁衍發展的根本命脈所在。追求藍天、盼望綠野、擁有凈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
要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年人自覺尊重自然、順應規律、保護環境的生態環保文明意識,維護自然界生態發展的平衡,為現代化的建設尋求可持續的方法與途徑,為人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深入開展道德法治教育,培育時代新人
習近平強調,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思想境界、道德品質、法律修養不夠,知識再豐富、學問再高深,亦難成大器。當今中國,有禮誠信、助人為善、愛護公物、保護生態、遵守紀法已成為社會新時尚。
(一)明大德,愛國奉獻
中華傳統道德在發展孕育演化的進程中,集體、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始終至上,孕育出“愛國奉獻”“無私無畏”等高貴品質,對人們道德素質養成與社會發展進步產生著持續而又積極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行各業從業者都在用實際行動展現顧全大局、甘于奉獻、無私無畏的品德。一批批白衣戰士不顧安危,義無反顧逆行而上;快遞小哥勇往直前,風雨無阻,日夜穿行在大街小巷;公交司機克服困難組建戰“疫”車隊,接送醫護人員和超市員工上下班;企業員工加班加點生產運輸抗疫急需品物品;還有自愿捐款、贈物資普通民眾……他們展現出崇高職業操守和道德境界,彰顯出昂揚向上、同舟共濟的時代風貌和人間大德之美,反映了千千萬萬中國人心中于國于民的大愛,映射著延續幾千年蘊含于中華兒女基因里的中華傳統美德和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戰勝疫情、克服一切風險挑戰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守公德,服務社會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公民和新青年,也會通過這場考驗進一步反思,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特別是食藥安全、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社會秩序等領域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應全力推動青年學生的道法修養和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面對無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封城”,湖北“鎖道”,全國抗擊,廣大居民相互鼓勵,積極配合。這些自覺弘揚傳統美德、新時代道德的大多數普通人,不僅成了抗“疫”輿論場的主力軍,更進一步增強了全體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力量與信心。在抗疫戰斗中,無數志愿者成為疫情防控力量的生力軍。他們當中有父子兵、有夫妻檔、有全家福、有兄弟連、有姊妹花。他們奉獻的足跡和身影續寫了新時代的雷鋒精神,詮釋了新時代的社會公德。
(三)嚴私德,向上向善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廣泛宣傳一線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干警、基層干部、志愿者等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全面激發人們向上向善,推動新時達精神文明建設。人民日報發文指出,疫情防控淬煉文明修養。疫病無情,人間有愛。疫情發生以來,千千萬萬的人放棄休假和團圓,奮戰在工作崗位,擔負起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他們中有最美的逆行者的醫務人員,有維護社會秩序的執勤警察,有不怕危險的環衛工人,有穿越千里的物流保障者,有夜以繼日生產防護用品的工人,還有賓館超市服務員、快遞小哥……正是這些平凡普通又英勇無畏的勞動者,用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的職業素養,守護著大家的健康和安全,維護著社會的正常運轉。抗擊疫情也是淬煉社會文明素養的熔爐。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扛起肩頭責任,養成健康文明習慣,就是在為抗擊疫情作貢獻,就是在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國鵬,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策略思考.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北京.研究出版社,2019.
[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8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課題項目:
2020年天津市教育工作重點調研課題成果(課題號:JYDY-202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