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慧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并將這一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以宣傳黨的思想,號召群眾團結一心,使黨的決策落實到位,從而更好地引領基層治理,縱深推進改革工作。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這一命題的提出在理論上筑牢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之“基”,在歷史上追溯于歷史進程之“源”,在實踐中立足于新時代實踐之“需”,這是黨的建設理論在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本文在探析并準確把握其內在邏輯進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1-0103-02
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具有政治使命與政治功能的政治性團體。截至2018年,黨的基層組織累計為450萬個左右[1]。該組織分布于我國多個行業與領域,這也決定了其影響范圍之廣泛。因此,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功能更顯得尤為重要。在黨組織所有的功能當中,政治功能是我國基層黨組織的靈魂。全面梳理基層黨組織強化其政治功能的邏輯進路,并提出切實可行的現實路徑,對于突出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要求、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有著重要意義。
一、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邏輯進路
本文在領會新時代關于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基礎上,在追溯歷史經驗和回應現實需要的前提下,探索基層黨組織發展過程中突出政治功能的邏輯進路,為當前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發揮提供依據。
(一)理論邏輯:筑牢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之“基”
從理論的維度來看,立足于科學的視角對政黨建設進行分析,是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重要原則之一。對于政黨,馬克思指出其本質是由不同階級的政治中堅分子構成的政治組織;其目標在于奪取國家政權,并使之得到進一步鞏;它代表著特定階級的利益,是特定階級的政治領導。馬克思指出政黨只有構建一個具有嚴格紀律、充滿革命精神、富有戰斗力的組織,才能使無產階級獲得解放。作為政黨的基層組織,同樣被賦予了鮮明的政治色彩。毛澤東同志對黨的政治屬性——“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做出了明確界定,有了明確政治屬性的政黨,才有其根本的實踐指向——黨的功能。黨的功能目標使之在活動規范以及思想行為方式等方面,都與黨的革命性、戰斗性角色相符。馬克思認為,就本質意義而論,政黨旨在捍衛階級利益,其政治功能與政黨的階級性存在著緊密聯系。列寧也曾明確表示,政黨是無產階級組織的最為高級的形式,是一支無產階級部隊,具備有組織的特點,在政治層面上,承擔著對其他組織進行領導的職責。這就意味著,這一組織務必要講政治,實現政治上的領導功能。無論是政黨,還是黨的基層組織,其基本職能均體現了對政治的特有功能的把握,這也是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理論依據。
(二)歷史邏輯:追溯于歷史進程之“源”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中國共產黨九十余年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歷史。黨在九十余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當中,根據各個歷史時期的時代特點,因黨的形勢任務存在一定差異,基層黨組織的功能也相應地發生變化,但重視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卻始終貫穿于黨的中心工作之中。
新中國成立以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進而在革命中取得勝利。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之初,黨就對基層黨建工作與黨組織的發展高度重視。1922年在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的首部黨章就明確規定,“如有3—5名黨員,均應設立一個小組,任意一個小組,公推一人擔任組長,由地方支部管理”[2]。自從“支部建在連上”原則被確立以后,以農村黨組織為首的基層黨組織就履行宣傳教育、開展社會動員等多重功能,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一直處在計劃經濟時期,基層黨組織的功能深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比如當時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全能組織,覆蓋了經濟、管理、政治等領域。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當時我國所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黨和國家對農村提出的要求與農民的愿景基本相符,因此這一由黨領導下的全能組織在調動群眾、完成目標等方面曾起到了積極作用。
1978年底,改革開放政策逐步實行以后,基層黨組織的功能有所轉變,其政治功能也由原來的“革命”轉向“建設”。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引領民眾自主管理,并對各方社會力量進行高效統籌,進而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將其創造性全面發揮出來,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三)實踐邏輯:立足于新時代實踐之“需”
從現實的維度來看,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實踐邏輯架構無外乎需求與實踐。具體來說,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有著三個層面的實踐邏輯。
一是為了適應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當前中國的改革已進入重要的攻堅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有所改變,充分突顯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也變得刻不容緩。作為對于新時代現實問題的回應,需要將矛盾盡可能地解決于基層,這就需要突出各類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揮基層黨組織處于一線的關鍵作用,通過基層屬地管理,主動研判、盡早處理、全面整合,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二是為了適應新常態下的黨建工作。在黨建工作中,不斷提升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基層組織以及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加大黨的政治建設力度的關鍵。通過充分發揮其政治功能,使黨的政治影響力、思想引領力、社會動員力能夠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形成一股合力。這一要求在落實落細的過程中,必然要求基層黨組織突出政治功能,進而在黨的組織活動中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三是為了適應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中國眾多的基礎工作,如社區以及鄉村治理等都是在基層開展的。只有實現基層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上的現代化,才能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這個層面講,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這實際上就為國家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黨在各條戰線上的基層組織,都要突出政治功能,以此來統領基層治理,整合社會多元治理力量,使之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中心節點,理順黨與人民群眾、黨與基層政府、黨與自治組織、黨與社會單位等政治主體之間的關系,將國家治理體系向具體化、精細化的方向延伸,將我國制度的優勢全面彰顯出來。
二、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現實路徑
(一)增強意識形態功能,引領黨員政治思想
意識形態功能是政黨及其組織發揮其政治功能的一項核心內容,集中表現為動員、引領等多重作用。馬克思曾對意識形態功能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揭示其作為“制度化的思想體系”所具有的統領性、權威性和階級性。基層黨組織存在、發展的目標在于實現黨的政治任務,作為聯系民眾的橋梁,它優先應在思政方面將其引領作用發揮出來,大力開展政治動員、宣傳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履行領導民眾聆聽黨的政策方針、踐行黨的政治路線任務,保證黨的各項政策和任務在基層的落實。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多元化的思潮沖擊,基層黨組織突出政治功能,就要增強意識形態的功能作用,引導基層黨員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及時回應人民的疑問,并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讓民眾堅定樹立“四個意識”,堅決擁護黨的權威與領導。
(二)強化組織功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加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核心方法在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3]。如果廣大基層黨組織未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則無法為該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提供有力保障,其政治功能也必將逐步削弱。因此,基層黨組織應不斷加強組織內部的政治生活,尤其是各級黨支部書記要認真肩負起“首要責任人”的重擔,針對黨組織的內部政治生活,要合理規劃、科學安排、協調分工、逐一落實,并將黨組織工作與政治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黨組織內部的政治生活有具體抓手,能夠落到實處、落到經常、落到細節。普通黨員則要積極履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具體責任,認真配合和積極參加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有關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活動,確保思想上行動上同黨組織的要求保持一致,以在黨組織內部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保證其政治功能的全面發揮。
(三)發揮領導功能,踐行黨的根本宗旨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4]。基層黨組織是一種政治組織,而非一般的社會組織。因此,在涉及諸多行業、諸多領域的基層黨組織中,要想充分發揮其政治功能,就應將黨的領導功能全面體現出來。黨的領導是具體的,而非模糊的,黨的領導不是空話套話,而是要以為人民服務作為最終歸宿。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屬性所決定的,也是由黨綱和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所決定的。我國已步入新時代,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變得越發強烈,身處一線、廣泛分布于民眾間的基層黨組織,能為人民提供更為直接、緊要的服務,更能彰顯“服務型”政黨的要求。在加強為人民服務中,進一步促進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功能。服務功能與領導功能之間密不可分,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二者統一于黨的宗旨以及性質中。
綜上所述,要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必須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揮其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以鞏固黨長期執政的地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耿紅斌.基層黨組織要突出政治功能[N].光明日報,2018-02-22(5).
[2]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斗堡壘[N].人民日報,2017-10-24(11).
[3]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N].光明日報,2016-10-29(1).
[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