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
摘 要:反思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效,將其滲透到高職心理學教學中,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促進高職心理學教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反思教學模式的理念以及常用方法,其次分析了其在心理學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最后探究了具體的運用策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高職心理學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反思教學;高職學校;心理學;教學策略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對于應用型優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培養機構,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式,以便更好地契合社會發展與進步。心理學教學是高職學校除基礎課程教學以外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給予學生良好的心理學教學,需了解學生實際的心理問題,有效融合反思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環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1 反思教學模式概念及常用方法
“反思教學模式”也可以稱為教學反思,指的是任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全過程進行二次認識和重復思考,以便在反思中總結教學經驗教訓,找到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影響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因素,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它是目前素質教育過程中經常被應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反思自己的得失。常用的反思教學方法有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橫向反思和比較法、個體反思和總結法以及集體反思和對話法,需要經過具體經驗、觀察與分析、重新概括以及積極驗證四個階段,在教育領域中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2 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必要性
2.1 滿足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需求
在我國不斷加大素質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對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業務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無論處在任何層次的教師,都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保持自己教學的先進性與有效性。反思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給予高職學生更好的教學輔導,有助于其綜合素質提升,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發展需求十分契合,將其滲透到心理學教學中有助于提高教師自我反思意識,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不足并及時調整,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和高技術水平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發展。
2.2 是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橋梁
高職心理學教學大多數偏重理論教學,教學方式比較傳統,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口述和板書,或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的氛圍偏沉悶,教學內容偏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整體的教學效果一般,且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離。反思教學模式在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建立一個良好的橋梁,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理論反思與檢驗,總結教學經驗,找到不足與缺陷,從而形成一套符合教學實際的方案,加強教學反思,并通過反復的反思、實驗去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良性循環,促進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3 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 反思教學對象
心理學教學在高職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認清心理學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心理發展實際,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制定符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從而有效緩解學生不良的心理,降低心理壓力,迎接美好的職業教育[1]。總體上看,高職心理學教學的核心與對象都是學生,因此要求任課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與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好地對心理學教學對象進行反思,深入研究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認識到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解決,幫助學生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環境,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條件,為心理學教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3.2 反思教學內容
現如今,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推動下,高職心理學教學的內容出現了較大變化,心理學教材的版本較多,教學內容存在一定差異,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有很多教材并不完全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缺少足夠的教學價值,教學針對性不足,難以發揮心理學教學作用。大多數的高職心理學教材都以孔洞的理論知識為主,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過于深刻,難以理解,并且脫離實際,不符合學生心理特點[2]。為此,高職心理學教師需要對心理學教材進行反思,全面了解現階段正在使用或者具有心理學教學意義與價值的各種素材,從中找到與高職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相符的內容,總結出一套具有教學實際意義的教材,并充分利用互聯網去下載各種有效的教學輔助資料,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發展趨勢實施個性化和層次化教學,加強教學實效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心理學教學趣味性與實踐性,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3 反思教學過程
正確的教學方式可以顯著提高高職心理學教學效率與質量,提高高職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促使高職心理學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保質保量的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高職心理學教學對于大多數的高職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并且教學內容比較繁雜、晦澀難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厭學心理或者抵觸心理,不利于心理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高職心理學教師需要對心理學教學過程進行全面反思,首先需要反思現有的教學方式是否具有實際意義,能夠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溝通渠道,產生有效的互動,從而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積極尋找新型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為學生解答各種心理問
題[3]。其次,教師在反思教學過程中可以重新梳理心理學教學知識點,認清教學重點與難點,發現教學手段中的不足,結合教學實例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流程,通過教學過程的反思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便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高教學實效性。
3.4 反思教學效果
最近幾年,因為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學生不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看到了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問題,也為高職心理學教學敲響了警鐘。雖然說一般的高職學校都開設了相應的心理學課程,但是大多數的學校都將心理學單純的作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教學的目標就是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通過考試,獲得學分等,并沒有對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進行重點關注,使得心理學教學整體的效果并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高職心理學教師需要結合現階段的教學現狀,加強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還要培養學生自我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利用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化解心理難題,幫助身邊的同學、家人以及朋友等疏導心理,實現心理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提高高職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4 結論
總之,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滿足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在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間建立良好的交互橋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因此,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與學院上下緊密配合的前提下,相關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立足于學生實際,對教學對象、內容、過程以及效果進行深入反思與總結,從而不斷提高心理學教學實效性與科學性,推動高職心理學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魯怡君.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2):126-127.
[2]譚欣.淺談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33):120-121.
[3]金順嬛.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9):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