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都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以其特有的互動性和戶外性而受到學生的歡迎,為進一步探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管理的創新與發展對于提高我國人口質量,改善高校課程教學管理秩序的意義。本文將主要以文獻研究法為方法,結合實地的調查情況,從實際和理論兩個維度把握好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的實際和理論雙核因素。本文的整體寫作邏輯以問題為導向,突出解決問題找出規律的意識結構。針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從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管理目標和現狀以及解決辦法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希望對高校體育課程的發展和創新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落實體育強國奮斗目標的責任,這也是本文寫作過程當中不容忽視的一點意義,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嚴正關切,這也是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開展的應有之意
關鍵詞: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管理
1 研究目的
高校公共課體育對學生身體素質鍛煉、提高我國人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高校體育課的教學管理的發展現狀的研究十分具有意義,同時在當前發展的基礎上,為高校體育公共課發展創新提出建議。
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獻研究法,通過圖書館文獻資料查閱和當前時政信息分析得出。
3 結果分析
3.1 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管理的目標
3.1.1 多樣性與科學性兼具
中小學時期學生面臨中高考的壓力,課業任務重,老師、家長對體育課程都不重視,經常擠占學生的體育課,而本身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之下,本身也經常忽視體育鍛煉,因此大學體育課程建設變得十分重要。
大學體育課程不同于中小學體育課程,中小學主要以引導學生熱愛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魄為目標,體育課主要以基本的體育鍛煉為主,例如跑步、跳繩等。而大學體育課程則要在此基礎上增加多樣性、科學性和專業性,大學生身體基本長成,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也擁有更多的體育運動時間,自主意識也較強,每位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都不同,因此大學體育課程一定要具備多樣性,各種球類運動、體操運動、跑步運動、游泳等都應當具備,給學生以豐富的選擇。除此之外,高校運動還要具備科學性和專業性,大部分高校都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的任務,要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相對專業的運動人員。當下高校體育課程設置豐富多樣,學生選擇體育項目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多,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結合體育項目的多樣性和科學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
3.1.2 以學生為主體
體育課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還有在各學校內隨處可見的“每天鍛煉兩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這些無一不體現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因此,不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都應該明確體育課程設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從而促進全體人民身體素質的增強,以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這也更有利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長效發展。因此,體育課程的設計一定以為學生為本位,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設計課堂教學。一定要摒棄過去以老師為本為的教學理念,一切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樹立學生終身運動的體育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校的發展與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同時高校特于課程的設置與開辦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實施應當始終做到以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要,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社會主義事業的高素質接班人。
3.1.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高校體育公共課程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體育理念,因此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影響絕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所以體育課程目標不能僅僅是在課堂上幾十分鐘內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還要激發學生在課堂外學習體育運動和進行體育運動的鍛煉,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就變得至關重要。
當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不僅僅是體育課程的任務,對于高校中的任何一門課程都具有這樣的任務,這是一個整體和綜合意識的培養,因此體育課程可以與其他課程聯動,綜合、整體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同時,還需要注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豐富教學手段,把體育課程變成興趣培養,改變學生對于課程的抵觸心理,增加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因此高校體育課程一定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促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不斷進步。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需要關注不同方面的影響,首先,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機制需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其次,學校教學應當注重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最后,寬松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
3.2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管理的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對體育運動就是較為忽略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我國一直以來的教育思想,而在學習中家長和老師都以需要用筆頭學習的科目為重點,如語文、數學、英語和武力等,而體育運動目前在我國的中高考的考核中不占比重或者占較少比重,這種考核方式導致了長久以來我國對體育運動的忽視,于是乎經常出現學生體育課程時間被其他學科擠用的現象。
另外,高校中多以學科科研為重心,各院系教學目標的重心也多放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運動上,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力量和影響依舊是薄弱的。但是實際上,如果沒有好的體魄,科學研究事業也很進行下去,任何一個學科或者院系都不應該忽視學生的體育運動,院系和學科內部可以時常舉行體育運動賽事,以增強學生體育運動的熱情。
還有,除體育類院校外,體育系一向都不是學校的重點學科,本身體育學科就很容易不受到學校的重視,那么這就會導致老師的懈怠性,由此就會導致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學校對體育學科重視不夠,老師因此具有懈怠性,課程設計只為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教學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這就會導致體育課程枯燥乏味、沒有新意。枯燥乏味沒有新意的課程就很難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甚至引起學生的厭惡心理,只為完成學習任務,根本不可能在課堂之外進行體育鍛煉,從而無法到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由此導致的更加嚴重的結果就是,我國的人口素質得不到提升,國民普遍存在身體素質較弱較差的現象,從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我國國家戰略的實現。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一般都開設在大一大二年級,學生一般只需選修4個學分即可,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學生則沒有任何體育運動課程。這就導致大一大二時期的體育課程培養任務艱巨,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在完成對體育課程的指標之后,幾乎不參加體育運動,有悖高校體育課程的培養目標。當下,有些高校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改革,在每個學生年級都設置體育課程,但是大多改革效果都欠佳。
高校公共體育課還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教學實施環節與教學目標嚴重偏離,很多高校在實施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根本沒有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來實施。很多老師對國家和學校的規定置若罔聞,對教學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由于我國教師多是有編制的,這些老師沒有失業和競爭壓力,上崗之后對教學事業多持敷衍態度,教學目標很難得到執行。
3.3 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3.3.1 教學目標不明確
除個別體育類院校而言,體育學科都不是學校的重點學科,很多高校在教學建設中都會忽視體育學科,很多高校對公共體育課們都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導致高校體育課程呈現一片混亂的局面。
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當然也不會有明確的教學計劃。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在經歷一個學期的體育課程學習后,并沒有學到任何行之有效的運動方法,更不要提對激發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對體育精神的理解,這些都是缺乏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結果。
高校體育課程中還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進行任何的教學創新,普遍存在老師二十年前教授的課程和二十年后教授的課程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這樣陳舊和乏味的教學怎么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無法有針對性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或者傳授的知識不具有明確性,另外目標不明確還可能導致教師教學方法的陳舊與單一,教學目標是為整個教學過程服務的,高效合理的教學過程離不開明確的教學目標。
3.3.2 高校場地、設施等不足
雖然現在國家經濟不斷發展,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強,但是我國目前對教育的投入還是不夠的,很多高校場地和設施都是不夠的,就拿游泳課程來說,游泳是一項對增強體魄十分有效的課程,但是在國內具備獨立泳池和開設游泳課程的學校卻寥寥無幾。還有排球和網球運動,大部分高校都只有籃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場地,開設的課程也多以傳統球類為主,而排球和網球,作為我們國家日益興起的體育運動,卻只有少數學校開設。
場地和設施有限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體育課程的排課量少,學生們要輪流排隊使用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學生們在學校里也同樣缺少體育鍛煉的場所和條件,學生與體育運動接觸少,又談何增強興趣和體魄呢?
高校體育教學硬件設施的缺乏也是高校公共體育課存在的問題之一,高校公共體育場地、設備的缺乏降低了學生體育訓練的機會和舒適度,學生在公共體育教學中無法得到全面的訓練,導致學生與體育運動的貼合度降低,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加大打折扣了。
3.3.3 體育課程普遍缺乏重視
對大部分高校而言,體育學科都不是它們的重點學科,學校領導自然而然地就對體育課程缺乏重視,這就導致大部分高校體育課程的發展都呈現出一種無序、混亂的狀態。
4 結論與建議
4.1 豐富課程多樣性,建立網絡選課制度
首先高校體育課程一定要具備豐富性,滿足學生們多樣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招聘吸納各式各樣的體育老師。同時,可以加強對在校體育老師的培養,增強老師的專業性,同時促進老師新技能、新運動的學習,促進高校體育課程的豐富多樣。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體育課程也應該及時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采用網絡選課方式。學校可以先將開設的課程、相關的老師和相應的要求都做好整理,印發成冊,在新生入學教學時就發給新生以做了解。然后再采取網絡選課的方式,在教學系統中發布開設的課程、負責教學的老師、相應的教學計劃及期末考核方式和學生應該達到的最低標準,既促進學生對課程的了解,又能節省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網絡選課制度是新時代發展的一大進步,既能節省學生和老師的相互了解,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又能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依托網絡選課制度,在豐富課程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更直接的認識與了解,學生通過簡潔的方式高效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老師,無疑是一種高效的方式。
4.2 采取彈性管理制度
學校修建的體育場館往往都花費了大量的經費,如果僅用作教學之用,未免太過浪費,可以在課余時間也開放體育場館,給予每個學生一定的鍛煉時間。也可以采取收費制度,這樣一方面可以補貼學校修建場館的費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對運動機會和運動時間的珍惜程度。主旨思想就是提高場館的利用程度,延長學生的鍛煉時間,在課余時間也給予學生充足的鍛煉時間和鍛煉機會,培養學生終生運動的體育意識,以促進我國人口素質的提升。
學生的運動習慣需要不斷地深化與培養,高校體育場地的運用可以更具彈性,提高場地利用率的同時還可以為高校體育場地的建設與維護爭取一些費用,這樣既滿足了學生訓練的需求,也滿足了高校體育場地的維護與建設。
4.3 實施學分制和俱樂部制
學分制指的是學生只有修夠足夠的學分并達到相應的要求,才能達到畢業的標準。學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壓力,但同時也給予了學生學習的動力。目前,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普遍采取學分制,學分制對促進教學管理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同時,學分制還有負面的懲罰效果,例如有些學生學習不認真,沒有達到課程要求的最低標準,那么他這門課程就會不及格,下個學期就需要重修彌補,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曾強學生運動的自主性,也有利于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
高校還可以采取俱樂部制,改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方式。俱樂部制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味的教學思想,可以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強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曾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當前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在高校中推而廣之。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更新直接影響著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成果,學分制度的推行旨在幫助學生完成一定的體育成績與標準,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并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另外,俱樂部制度的學習形式可以幫助學生脫離課堂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與訓練的興趣,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并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探討學習。
4.4 成立體質健康測試中心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的身體素質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務必加強學生的體質建設。任何事情,只有考核才有壓力,只有壓力才有動力,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可以增強學生們對體育鍛煉必要性的認識,因此高校一定要做到每年一次的體測,同時這樣也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監測。
體質健康測試中心旨在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身的身體素質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身體素質較好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因此,高校應當為學生提供身體健康測試,通過測試讓學生了解自身的身體健康情況并增強必要的身體鍛煉。加強高校體質建設是一項長遠的工程,我們需要始終如一地關心學生的身體素質,只有好的身體素質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沈雅雯.影響體育教學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7.(18).
[2]艾麗.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J].長江叢刊,2018(05).
[3]吳建遜,邵義強,周俊飛.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發展的對策研究——以韶關學院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3(08).
[4]吳燕丹,鄭永華,鄢春生.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管理發展趨勢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5(01).
作者簡介
賈沖(1980-),男,漢族,遼寧大連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